习近平总书记在“2·23”重要讲话中,深刻分析了当前疫情形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就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展情况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此,各主管部门纷纷加大了宏观政策的调节力度,如出台贴息降费等一揽子财税政策。
但是,各地情况不同,不同行业有不同需求,再加上企业经济体量千差万别,这些因素糅合在一起,就导致不同市场主体对复工复产的政策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除了统一的优惠政策外,针对部分复工复产有困难的企业,有必要实施如同农业“滴灌”般的个性化扶助。
一是帮助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加强防疫。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必须统筹兼顾,不可偏颇。不少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或畏疫情如虎以致信心不足,或急于复产导致防护失位,这些都会造成生产与防疫的失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派卫生防疫专业人员进驻企业,予以现场指导。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就为部分复工企业派驻了“驻厂员”。这些“驻厂员”能够监督指导“厂区是否消毒”“员工就餐是否分开”等防疫细节,确保复工企业的疫情防控措施得到良好执行。
二是把线下程序“搬到”线上,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疫情期间,一些特殊行业如建筑、化工领域的企业,复工复产所需要的审核材料应当允许线上办理。主管部门可安排专人精准对接,线上审核企业的复工复产资质。如河北廊坊临空经济区就建立微信项目对接群,在线上对接项目建设、审批等工作。
三是以整条产业链为切入点,为复工复产企业积极寻找合适的市场交易机会。疫情既给企业的生产活动造成困难,也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寻求市场交易的磋商成本。地方政府在鼓励企业复工复产时,应当有大格局的思维,采取针对整条产业链上下游的扶助措施。如广西省玉林市工信局就帮助该市一家发动机生产企业寻找零部件供应商,这样既能保证发动机企业复工复产的顺畅,也为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了市场交易机遇,促进了整条产业链的畅通。
目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浙江已超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等地已超70%。可以看到,各地复工复产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但如何进一步保证复工复产的质量,确保有序复工、科学复工,仍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精准施策,为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做好这些,才能在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王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