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实况)
(中国网记者 时畅)1月4日,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0)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论坛以“面向‘十四五’的首都发展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题,围绕首都发展与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两个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论坛上,北京大学教授蔡满堂发布《2020首都发展报告》。蔡满堂介绍,本次报告第一次把政务保障和国际交往作为重要一章纳入。在研究思路方面,报告采用DPSIR框架作为主要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最终以报告形式提出政策建议。
国务院参事、原科技部副部长、北大首都高端智库首席顾问刘燕华用“矩阵式思维方式”介绍京津冀绿色创新之路。他认为,新时代需要绿色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更是如此。京津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北京市规自委总规划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施卫良以海淀区、大兴区、怀柔区为例,介绍了北京市“三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他从空间、经济、生态等维度,指出首都建设整个城市功能定位、减量发展的方向。
“是发展中心城市,还是城市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与区域管理系主任薛领教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并利用模型和理论解释如何发展城市群、中型城市。他说,中国城镇化是影响人类未来的世界课题,可持续发展是永恒主题。
在“首都发展与治理”专题论坛中,报告嘉宾分别对首都一小时生活圈建设、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首都“两区”绿色现代化建设等内容进行讨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论坛中,报告嘉宾分别就建立以创新绿色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机制、推进京津冀全产业链布局研究、区域创新生态、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范围识别、京冀跨域治理视角下的产业扶贫研究等内容进行交流。
此外,论坛还为“首发智库青年优秀论文”获奖者颁奖、为“北京大学博士生首都发展研究资助项目”获得者颁发立项证书。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五届,已成为首都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域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院校的专家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的领导参加了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