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深刻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继承发展。唯物史观认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通过实践不断改造自然以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视域,它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追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目标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日渐完善,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
中国传统生态观的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深厚的生态哲学智慧。无论是儒家的“天人合一”,还是道家的“道法自然”,甚至佛家的“众生平等”,无不深刻关切天人关系、注重人与自然和谐之道。在中国传统生态观中,人与天地万物被看成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万物生存发展有其本质规律,天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无疑,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借鉴,并力求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国传统生态观以时代价值。我们必须顺应自然发展、尊重自然规律,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行为自觉和生活方式。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超越工业文明的发展范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生活方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更是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全面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价值
破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方略。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就包括优美的生态环境需要,美好的生态环境与和谐的生活方式是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生态财富等多方面满足人民群众需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民生福祉才能得到保障。要在继续推动发展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供给和基本服务保障的重要方面,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体现共产党人在生态问题上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明确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也积累了不少生态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满意度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扭转生态环境恶化、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当代共产党人在生态问题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体现,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现实把握。
反映中国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国担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避免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否则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国际趋势。中国作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对于全球有着举足轻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中国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潮流作出的庄严承诺,表明中国将与各国携手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自觉肩负起对全球生态安全应有的历史责任,彰显了中国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准确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
牢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要达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为未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永续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如何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如何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如何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如何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如何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监测考核制度;如何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等等。这些突出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做好统筹把握,进行综合治理。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以及法治不完备等因素有关。必须实施严格的制度与严密的法治,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宏观策略方面,要做好制度体系顶层设计,着力在治气、净水、护绿等重点领域下功夫。在制度设计层面,要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考评制度,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在具体实践层面,要把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落到实处,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张永刚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