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内涵

发布时间:2019-11-09 16:41:23   来源:中国网   点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于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成就和显著优势。中央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于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成就和显著优势。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多年来,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就是在此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


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创新呢?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从理论层面看,全会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表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在此之前,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表述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用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表述抓住了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个根本,仅仅局限在生产领域,没有涉及分配、交换、消费三个环节。新的表述则从生产领域,拓展到分配、交换、消费领域,使得基本经济制度更全面,这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关系思想,也结合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实际。


从历史逻辑看,将分配制度列入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历史必然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被证明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有效的。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稳定和发展必然要求分配方式的稳定和发展。同生产相对应,分配领域必然会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这符合历史逻辑,是历史的必然。


从现实语境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必须要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社会主义中国要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市场经济制度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手段。中国必须引入市场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激发活力,以赢得更充分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动中国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制度。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是现实选择。


如何应用好这一重大创新?一是紧扣一条主线。即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解决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匹配问题,使供需良性互动,形成生产和消费互促共生格局。二是抓住两个基础。一方面建设以现在的产业体系为核心的现代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发展的扎实产业基础,另一方面建设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体系,形成保持经济稳定的深厚内需基础。以这两个基础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三是处理好三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既激发微观活力,又做好宏观治理。其次,要处理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二者并非你退我进、此消彼长,而是互进互促共生发展,国企、民企、外企都是企业,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三者在竞争中共赢,在开放中共进,在合作中共生。再次,要处理好质量和速度的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不要速度,而是不能用速度牺牲质量,必要的速度还是要有的,保持中高速的高质量增长,而不是中低速的高质量增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让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基本经济制度的丰富和完善,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指导。期待中国经济在未来创造更多辉煌。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