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从产品市场、用户痛点、产品设计和产品运营4个角度对两款微信打卡小程序产品进行对比,文章重点分析了这两款产品的用户体验和运营策略,与大家分享。
目录:市场与产品介绍用户和痛点分析产品设计角度运营角度总结
一、市场与产品介绍1.1 市场
自2017年微信上线小程序以来, 很多依托于微信生态的产品如雨后春笋冒出,以工具类的小程序最为突出。在这其中,就有打卡类的小程序逐渐为人们熟知。
相比于打卡App(小日常、达目标、打卡小怪等),打卡小程序更加轻量便捷,加上依靠微信的超高使用频率,有效降低了打卡门槛。
相比于打卡公众号(小来早晚安等),小打卡小程序功能更丰富、交互体验较好。打卡小程序上有打卡管理、打卡提醒、分享邀请、图文语音日记等功能。
打卡行为由一个群体中的成员产生,所以打卡很容易做成“社区”,从而沾上社交属性。在未来,打卡社区可以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品牌宣传方法和流量入口。
1.2 产品
本文分析的是「插旗打卡」和「小打卡」这2款微信打卡小程序。
1.2.1 插旗打卡
插旗打卡是网易旗下首个打卡互助社区,于今年5月份上线,提供每日打卡、互助监督、经验分享等功能,目标是让用户能够通过打卡养成一个好习惯。
网易插旗打卡小程序的全名为:“插旗丨英语健身考研运动打卡社区”,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插旗对自己初期的定位是比较准确的:最核心的就是英语、考研、健身运动几个场景入手,这也是用户高频的打卡目标。
1.2.2 小打卡
相比插旗打卡,小打卡则资历老很多,小打卡在2017年就上线,到现在已经是微信小程序里面最火的打卡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打卡”排序第1)
用小打卡创始人徐佳义路演中的原话来介绍:?打卡是当下最活跃的小程序兴趣平台,提供社群打卡服务,覆盖外语、阅读、健身等上百万个社群圈,小打卡做生态连接者,秉承用户至上的理念,服务数千万用户。
两款小程序都使用了类似的业务结构,一方面是和KOL,公众号运营者等有运营社群需求的用户进行合作,可以为对方提供好用的工具和服务,也可以给自己的平台带来流量和品牌宣传。
另一方面是普通用户直接使用打卡小程序发起打卡,这一部分主要就是C端用户使用。
这是从“参与者”角度分类的:前者是有明确目的是的使用打卡,比如在网易云课堂买了一个课程,需要每天打卡。后者是参与者并没有被直接邀请,而是自己有一个打卡兴趣小组,或者是在小程序内找到了一个比较中意的打卡社群。
二、用户和痛点分析2.1 用户分类
用户分类可以从2个角度去分析。一是发起人,主要是公众号运营者、社区或微信群运营者、付费内容提供者、个人用户等。二是参与者,主要可以分为有目标导向用户,和没有明确目标的用户2种。
2.1.1 发起者公众号运营者:公众号运营者需要打卡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通过打卡这种开放平台增加与订阅者之间的互动,增强用户粘性;二是通过打卡平台发布打卡活动,以吸引更多用户参与并为公众号引流。社区或微信群运营者:对于有目的性地为了完成某个目标建立的社群(例如14天读完一本书),打卡会是其运营者高效的监督工具;对于根据共同兴趣爱好组建的社群,利用打卡平台开展活动会帮助其运营者提高用户活跃度,同时还可以通过在平台上的展示吸引到更多志趣相投的人加入社群。付费内容提供者:内容提供者可以选择付费打卡模式收取报名费。个人用户:个人用户不为赚钱或者品牌运营,只是创建一个圈子让自己的朋友同学等中强社交关系的人参与,例如考研期间与好友建立圈子。
2.1.2 参与者已经有明确目的的用户:无论是公众号订阅者、社群成员亦或是内容付费用户,其使用打卡工具都是有了明确的任务,相当于他们是被发起者引流到平台上的。想寻找兴趣圈子的用户:对于那些没有确定的打卡活动要加入,又想培养些兴趣或习惯的用户,打卡活动种类的全面与丰富是吸引其使用打卡平台的重要原因。
以上用户分类是目前大多数的打卡平台都适用的。但是根据产品的战略定位不同,所邀请的“发起者”的画像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将在《四、运营角度》详细分析。
2.2 核心需求与痛点
两个小程序的目标都是“帮助用户养成习惯,完成目标”,这也是打卡用户们最终想完成的事情……那应该怎么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呢?
这里不如反向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人坚持不了打卡这件事?或者说,完成一个目标,有什么需要攻克的难点?
如果去问一下自己的前辈或者是身边的优秀的人,他们给的回答一般是:你坚持不了是因为你不懂“延迟满足”。
这个词语是各大成长类、鸡汤类公众号老生长谈一个话题。字节跳动CEO张一鸣一直以来也尤为推崇“延迟满足”,所以,来分析下要完成“延迟满足”要做那些事情。
从目标用户人群的心理流程角度来看,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坚持XX天的打卡,用户的心理变化一般是:用户觉得我需要做这件事(不管是不是真心的)外界诱导因素,直接导致用户参与打卡用户坚持打卡养成一个习惯,达成一个目标
将这个流程拆分出来后,用户完成打卡目标的关键因素就很清晰了:
延迟满足= 选择/决定 + 自我控制
打个比方,第一个过程是掏出一笔积蓄凑足首付买一套房,而第二个过程就是还房贷,而且还要坚持很多年,最终才能真正拥有这套房子。
做决定是很简单的,几乎每个人都有在深夜做过决定但是第二天就懈怠的经历,最困难就在于“自我控制”。所以,我认为打卡平台要解决的核心用户需求不是提供一个打卡的工具和平台,而是:提升用户完成目标的成功率。
接下来的文章将围绕着这个核心用户需求,去对这两个打卡平台做评价。
2.3 总结
打卡人群和打卡目标就那么多,而且这两者其实都是驻足于微信生态的,目前都没有开发独立App的打算(小打卡创始人: 不做App这件事是内部的共识)。也就是说:这两个打卡小程序的主要流量来源微信和微信公众号,用户群体必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交叉。
打卡小程序的技术不算是壁垒,而小程序又没有办法像一个App一样能够设计复杂的产品形态,以区别于自己的竞品。
综上,插旗打卡和小打卡手上的牌是类似的,那么,决定输赢的关键就在于打牌的策略,具体到产品角度来说就是:有明确的产品战略产品设计要和策略契合运营工作是重中之重
三、产品设计
目前小打卡和插旗打卡主要的产品载体都是小程序、公众号。小打卡有一个web端的管理系统,用于圈主管理自己的社群。
笔者对两款打卡小程序都是很熟悉:2018年使用小打卡坚持过100天学习社群的打卡,2019年5月插旗打卡刚发布时就开始使用。根据我的体验,小打卡和插旗打卡在打卡规则设计和底层基础上是类似的,比如:创建打卡圈分为普通模式和契约模式(付费)。打卡规则设计上,都利用了用户厌恶损失心理、社交激励。激励方法类似,比如物质激励,心理激励,积分体系等等。紧紧依托于微信群这个载体。2款产品的大多数运营都通过上线打卡活动,然后将用户拉到微信群里面进行社群运营。
插旗打卡主要界面:
小打卡主要界面:
以下主要分析这两款打卡程序的不同之处。
3.1 用户体验要素分析
3.1.1 插旗打卡刚进入小程序后,给人的第一感受就是浅黄色的主色调,线框和ui设计都比较圆润,总体感觉非常的简洁。如上图所示,插旗打卡的打卡群以卡片形式展示,几乎占据了首页全屏,这个小程序最主要的流程起点都集中于首页。下一步操作大多都是“打卡”或者是“观看历史打卡“,这一步操作也是在首页的社群卡片上进行的。要么就是点击社群卡片,进入具体界面,要么就是直接点击”我要打卡“,进入打卡界面。用户认知成本非常低,操作简洁,突出了”工具类“产品的定位。等完成了最核心的流程以后,一般用户都是会对小程序有进一步的观察,这时候应该就会注意到“发现”和”我的“界面了。但是如果用户的目的性不强,在这一步操作能感受到的产品”范围层“是比较少的。由于插旗打卡更偏向工具类产品,打卡只是一个用户操作,想要完成最终的目标,还是需要社群运营和用户自己的坚持的。
3.1.2 小打卡小打卡的主色调不是很明显,用户刚进入小程序的最直观感受应该是那个和ins、小红书极其相似的首页推荐结构。和插旗打卡不同,小打卡的微信搜索排名是非常高的,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流量都是来自于用户主动搜索,比如:某个学习小组需要一个打卡工具,去搜索一下就得到了该小程序。所以刚进入的用户是打卡发起人和有自我提升意愿的用户。到了这一步,用户简单翻阅了“首页”和“发现”后,由于产品设计相对复杂,所以不会很快的掌握,但是大体上已经对小打卡有了定位:是一个社交属性和教育属性较强的产品。到了下一步,用户发起打卡或者是主动打卡时,会接触到社区的社交功能和产品的推荐课程/社区。如果社区内用户都比较认真,已经发布了很多高质量的内容,那么后来的用户也会按照前人的标准执行。随着使用的次数频率增加,用户将会逐渐的接触到小打卡的课程,有的用户将会有下一步的行为。小打卡自带社区功能,所以很多交流都可以在产品内完成,不借助微信群也可以完成用户最终的目标。
3.2 功能分析:插旗打卡
强调打卡工具属性:
首页的打卡界面,多处强调“目标”,比如:你已经坚持了60天,加油!这小组中你打卡几次xxx人正在打卡打卡简报,用日历的形式展示
在个人中心界面,也强调了当前用户的打卡数据,希望用户可以参考数据,继续优化自己。
强调工具属性的产品大多数时候是很受用户欢迎的。可以想象到,打卡≈学习工作,人的本性中其实是不存在学习进步的需求的,之所以要努力上进,是因为后天的人类社会文化影响。
刚开始接触到打卡软件的用户大多都是这方面的小白,他们没有思考过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打卡软件的功能。能感受到的就是“这产品用起来没有bug,挺不错”。
3.3 功能分析:小打卡
3.3.1 小打卡的社交属性明显更强
插旗打卡和小打卡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异点,是在于后者社交功能更加完善。
比如:在个人界面,将之前用户点赞过的日记单独展示出来除了微信授权小程序就有的微信名字和头像,小打卡还强调用户在程序内手动完善自己的信息在“关注”的推荐中,首先推荐的不是什么大V或者好的社群,而是“微信朋友”、“附近的人”直接将“消息”单独设计了一个板块,有日记点评、评论、点赞等功能。
当用户将坚持的日记以晒“朋友圈”的形式上传,可增加用户的情感寄托和对小打卡的忠诚度,同时,“日记圈”还可以连接“熟人社交”,每天看到朋友的足迹,也能促进自己长久坚持下去。
3.3.2 小打卡的程序内内容更加丰富
以下内容主要都是集中于“发现页”中:
更加丰富的活动。小打卡所提供的功能不仅满足了普通个人用户的需求,也契合许多自媒体或KOL的需求,使用场景十分广泛;热门话题。类似于微博的热门话题,让用户能在小打卡内花费更多的时间;搜索。搜索的结果可以通过圈子、日记、用户、话题进行展示,但是插旗打卡是没有这个功能的;推荐算法。在已经有足够的内容的请情况下,小打卡的内容推荐算法更强大。能让圈主的高质量内容被分发给感兴趣的用户,精准的推荐算法是非常重要的。
写到这儿,我去搜了一下插旗打卡的开发者,开发者为杭州星途云链科技,不属于网易。使用外包开发的软件,及时填补自己家产品版图中的空缺,符合互联网公司做事极致快速的原则。
5.1.2 小打卡
小打卡和其它打卡工具的不同是在于,小打卡是打算做一个社群生态平台。用户来到小打卡能很快找到感兴趣的圈子,并且,加入后能得到长期的陪伴。等到打卡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后,小打卡更像是一个内容分发平台,社交平台。
这就像是「知乎」,一开始是专注于高质量的问答社区的,等到平台的用户种类和内容更加丰富后,会逐渐的商业化、社交化,利用自己优质的内容做很多动作。
不像网易系产品那样可以相互扶持,小打卡没有“兄弟姐妹”,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不然它无法生存。
5.2 运营方法总结
在2.2 痛点分析中提及到,打卡平台最核心的用户痛点是“提升用户完成目标的成功率”。用这个判断标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判断某个打卡平台是否可以长久发展,是一个“好的产品”。
小打卡平台虽然推送的文章互动率和阅读量非常高,但是大多数时候它并没有担任一个“监督者”、“老师”去促使自己的用户完成目标。更多时候,它把这些工作交给了第三方的KOL、大V们,它只负责做一个平台。如果社区文化管理的很不错,那么后期的运营就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也可以做得很好。但如果某个时间段没有控制好产品发展和社区文化的平衡时,可能就会遭遇危机。
对于插旗打卡,就目前而言的很多运营工作都是围绕着“自我提升”、“学习进步”的主题开展的。大多数的微信社群都是有网易的运营人员在其中管理,在“在提升用户完成目标的成功率”这件事上是具有主动权的。
但这只是发展初期,一款互联网产品在刚起步的时候总要对他们的种子用户多加照顾。所以,至于后续插旗打卡会如何发展,就又不得而知了 。
注:其实我很想谈一谈「微信生态」,但是介于个人水平没有提及,但是我认为这是分析这两者竞品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向 。
本文由 @小宇 Mikas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