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星重新申请了一个微信账号用来做代购。 本报记者 马黎摄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微博上却随意发布各种动态,这是你的真实写照吗?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重新注册一个微信号或微博号,进行“网络搬家”。
“网络搬家”是指因为怕受到相对熟悉的人们的关注,把自己的动态信息展示从一个平台搬到另一个平台,或者是在同一平台重新注册一个账号,其目的是让自己有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地方。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还记得10年前的你活跃在哪个网络平台吗?是QQ空间、百度贴吧还是天涯社区?这些平台见证了新老网友的交替,几乎每位网友都会在这些平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珍贵回忆。
“当年自己不管有什么想法都会写在QQ空间里、校内网上,或者在新浪博客里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还经常会‘为赋新词强说愁’。你的心情可以随时反映在QQ签名中,网络另一头那个关心你的人会第一时间发现,并发来问候。”10月14日,32岁的媒体从业者郭嘉对记者说,“曾经热闹非凡的社交平台,如今大多已成为青春回忆的安放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逐渐‘搬离’了这些平台,进入了微信、微博时代。”
“刚开通微信账号时,我无比热衷,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想在朋友圈里晒一晒。如今,我的朋友圈设置了‘三天可见’,其实,我已经整整半年没有发布朋友圈了。”郭嘉对记者说,“知乎”上有句话形容得非常贴切,“不发憋屈,发了矫情”。“其实我们渴望倾诉、希望被理解的愿望仍在,但朋友圈里都是认识的人,发朋友圈的时候难免考虑发这张图合不合适、说这话会不会引起别人误解、要不要设置分组可见等问题,等折腾完这些已经没兴趣发了。”
与冷清的朋友圈相比,郭嘉的微博却显得非常热闹。自2018年8月开通微博进行“网络搬家”后,郭嘉已经发了近4000条微博。从转发到原创、从吐槽到八卦、从工作到生活,微博里的郭嘉给人感觉异常活泼、无拘无束。“朋友圈是日常,微博是‘树洞’,微博是个畅所欲言的好地方,还可以很好地安放我的负面情绪。”郭嘉说。
“网络搬家”是需求与心态的更迭
今年刚从英国研究生毕业回国的王星星说,自己经常在两个微信账号之间切换,一个是自己用了多年的,另一个是为了在休息时间做代购赚点钱专门注册的。“为了吸引顾客,每天我都要坚持在朋友圈发5条左右的信息进行宣传,如果用自己的生活微信号发有关代购的信息,会在朋友圈里刷屏,不太好。”王星星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在这个人人皆可微商的时代,在朋友圈里发太多的广告信息,很可能会引起朋友的反感。
在西安市南二环凯德广场上班的贾楠则是另外一番情况,除了生活账号,她还注册了一个工作账号,这个账号里的好友只有同事和客户。“我就是不想把工作带入到生活中来。”贾楠认为,如果把工作和生活的账号混在一起,总会有一种别人在某个角落监视自己一言一行的感觉。“毕竟与很多人仅仅是在工作上有交集,而且有时会在朋友圈抱怨一下工作的辛苦,被经理看到影响也不好。”贾楠说。
互联网时代,现实社交圈被搬到了网络上,朋友、家人、同事,甚至见过一面却加了微信的人,都被编织在这张网络社交网当中,各种动态分享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网络搬家’其实是需求与心态的更迭,能够在一个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平台畅所欲言,是我进行‘网络搬家’的原因。”贾楠说。
另一个平台上的自我宣泄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朋友圈里的许多人发布的信息越来越少,还有不少人设置了“三天可见”。原来喧嚣热闹的朋友圈,似乎变得有些冷清。
“其实,朋友圈里的人也许并不是繁忙得无暇发布信息,也不是没有信息可发,而仅仅只是换了个地方发布动态。”在西安高新区一家公司上班的王霞说,“因为现在许多人的朋友圈已经不再是个人空间,而成了‘工作圈’‘社交圈’,在这样的圈子里,发布信息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了,发布一条信息,有时会给自己惹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你抱怨工作累了,会引起领导不满;你晒上一餐美食,会有人认为你在炫耀。与其需要思前想后,还不如少发、不发。”
“一些人微信朋友圈看似‘冷冷清清’,其实很有可能在另一个平台进行自我宣泄。在一个全是陌生人的环境下,可以真正没有压力、没有负担,从他人的眼神、舆论压力中解放出来,随意抒发,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一个宣泄口,释放自己的压力。”心理咨询师张浦说。
“换一个平台进行自我表演并不是脱离网络,不论是阳光满满的正面形象,还是抱怨吐槽,其实都是一种展示,向别人展示,也向自己展示。‘网络搬家’搬去了另外一个平台,终归是为了寻求自己所要的自由。”张浦说,“每个人都需要一定限度的自由空间,‘网络搬家’的背后,不过是想给自己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记者 马黎 实习生 雪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