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的青铜器,为何能让希拉克情有独钟?

发布时间:2019-10-31 11:53:18   来源:东方头条   点击:
摘要:真正的自信,并非凭空而来,更不是自说自话。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逝世后,他与中国文化、与上海博物馆、与青铜器、与上博老

摘要:真正的自信,并非凭空而来,更不是自说自话。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逝世后,他与中国文化、与上海博物馆、与青铜器、与上博老馆长马承源的种种故事,成为不少人的追忆点。人们感慨于他对中国青铜器的专家级鉴赏水准,对中国隋朝究竟是两位皇帝还是三位皇帝的见解之深入,与中国文物专家的真诚交往、友好情谊。

据说,每次马承源到巴黎,希拉克总要尽力抽出时间相见,谈青铜,聊文化;他在上海博物馆参观青铜器时,甚至可以直接担任现场讲解员。这位法国前总统是真的热爱中国文化、真的被中国文化所打动。人们从这些故事中感受到的,是中国文化的真实魅力,无须抬高,并不夸张,本来如此,自然动人。

希拉克为何对上博情有独钟?上博馆长杨志刚曾向笔者分析。一是因为他的专业化水准非常高,尤其对于青铜器。二是因为上博青铜器的水准也非常高,各年代的标准器、典型器都有,“成系列”的只有这里有。三是因为精心营造的展览空间,展陈体现的审美趣味也比较高。再加上,“我们上博有一位颇具个性、很有魅力和作为的马馆长”。所以希拉克来,往往一看就是一个小时,还有原定一小时的参观延长,宁愿让专机等在机场这样的故事。可见,好的文化交流,是有可能“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的,是自有其动人之处的。

从杨馆长的分析可以看到,这种“动人”,并非凭空而来,更不是自说自话,恐怕有这样几点在起着作用。

其一,有料。希拉克对青铜器的喜爱,首先是因为中国文化本身自有的魅力,确实“有料”,真材实料,所以自然吸引,相互印证,也因此更深入其心。希拉克对上博的情有独钟,一大因素也在于“成系列的,只有这里有”,作为一位资深青铜文化“粉丝”,自然会在上博流连忘返。

其二,对等。水准上对等,趣味上对等,素养和审美上对等。在文化的交流中,观点常常会有不同,但这并不妨碍双方交流的深入与喜悦。前提是,大家在一个彼此尊重、相互认可的同等维度里展开交流,都秉持严谨认真的素养作风与通用的审美准则。

其三,沟通。马馆长不但是一位专业很强的青铜器专家,而且很有个性魅力。可以想见,他与希拉克的会面,是两位热爱者在一起深入沟通,细细品鉴中国文化之美,进而相与为友的。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大特性是关乎心,它是心灵的触动,它需要沟通。

谈到文化交流,一段时间以来,存在一种心态和现象,就是为了凸显自己的源远流长与深厚影响,不惜口出惊人之语、爆出“惊天”的所谓文化新发现。不过一些所选之题、所立之言、所论之事,在传播开后,实际的效果,却让不少网友觉得“雷人”,视为“难以置信”甚至“荒唐的自信”。

一片“雷人”评语的背后,说明大多数网友们都热爱并高度认同我们自身的文化,并且期望我们的“自信”,必须立足于严肃认真地遵从文化研究规律基础之上,用实实在在的确凿考据论证来吸引人、说服人、打动人,而不是故弄玄虚的“惊人”。

说得直白一点,我们有真材实料,加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传播规律,自有知音无数,自然会产生希拉克与上博故事那种自然而然的“动人”。而那些不尊重文化规律、只有虚骄之气而无求实之风的“惊天新发现”,对于树立真正的自信,实则有害而无益。

中华文明有这么多优秀文化资源,怎样更好地去建立和彰显自信,涉及的并不止一两个领域。今天的中国,成就辉煌,也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和赞赏。在接下来的前行中,恐怕也更应继续抱有一种清醒务实的心态,埋头苦干,深入开掘,让中华优秀文化散发出自身的魅力,更多“希拉克与上博”这样的佳话自可期矣。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