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巴彦淖尔10月26日电 题:中蒙边境线上的“移动生命界碑”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看到记者一行前来,钢巴图早早就在门口等候,蒙古族传统礼节献哈达过后,钢巴图一家赶紧端出了蒙古族奶食、羊肉、奶茶。
在中蒙边境守边30年,钢巴图每每看到有远方客人到来时,都特别激动。
钢巴图一家三代都生活在地处中蒙边境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伊肯查干嘎查。57岁的他,从小就对边境线和界碑有着一种连他自己也说不清的特殊情怀。
谈起守边往事,钢巴图显得很兴奋,他说:“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从父亲手里接过守边护边接力棒,最主要的工作是在每年的夏秋两季,到边境一线‘巡查’非法挖苁蓉、挖锁阳、搂发菜、偷猎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
当地牧民表示,钢巴图几乎每天都会骑一辆红色的摩托车,背一副有着近60年历史的望远镜,在边境线附近巡视,“一发现有违法情况,会第一时间报警,并防止违法人员逃脱。”
据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介绍,近年来,钢巴图为边境派出所提供有价值信息100余条,堵截临界人员13人,截回抵边牲畜500多头(只),还实现了管辖边境线连续10年无人畜越界。
在中蒙边境上,担当“移动生命界碑”的并不止钢巴图一人。
护边员杨东巡边时用望远镜瞭望远处。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供图。
退伍军人杨东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里是我的家,国家是所有中国人的家,我守好这片小家,就是守好国的大家!”
2007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护边员接力棒的他,负责巡视中蒙边境718至722号界碑间20公里的边境线。
“每年秋冬季节,经常有野狼、黄羊、狍子等野生动物在边境线一带出没。常有人到边境附近偷猎这些野生动物。”杨东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每次碰到偷猎者,会给他们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往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为了杜绝个别侥幸者偷捕猎物,杨东常深入荒漠草丛中寻找、拆除套猎的器具,并及时交给边境派出所。每次巡边时,当他发现界碑上的字褪色了,他会用笔蘸着红油漆,认真描画他最喜欢的两个字“中国”。
多年的巡边生活,也让他收获满满,他不仅被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评为“优秀护边员”,2019年还获得了中国“十大优秀护边员”称号。
某种意义上,被蒙古国商人称之为“赛音查嘎达”(汉语意为“好警察”)的黄健亦是中蒙边境上“移动生命界碑”的缩影。
图为黄健在向蒙古国籍人员讲解法律法规。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供图。
“老婆,这儿情况紧急,等忙完我一定回家看女儿!”2019年9月的一个晚上,黄健一边护送因颅内大量出血而命悬一线的蒙古国司机巴雅尔赶往医院,一边赶紧向妻子“请假”。
黄健是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甘其毛都边境派出所所长,当时他正在指挥处突演练,遇到这一突发事件时,他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护送巴雅尔前往医院。
这一夜,黄健开车行驶了400多公里,抢救医生对他说,“幸好送来的及时,再晚2个小时即使抢救成功,病人也将瘫痪或记忆障碍。”
让外界感动的是,整个中秋节假期,黄健寸步不离守在巴雅尔身边,直到巴雅尔恢复了意识。
巴雅尔的弟弟毕力格赛罕从蒙古国赶来,握住黄健的手,泪流满面,一个劲地说:“你们真不愧是有着大爱的生命界碑”。(完)
【编辑: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