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分,百花绽放,背上水壶带上零食,和同学们来一场欢声笑语的春游;每逢周末,最期待父母放下工作,陪伴自己去划船,去假山上喂猴子。
在没有各种大型游乐场的年代,这里的游乐设施就是我们童年少有的娱乐,飞机、海盗船、碰碰车,一个比一个刺激好玩,每每蠢蠢欲动,次次惊心动魄。
忘不了第一次从“大象滑滑梯”上滑落的兴奋,也忘不了第一次爬上“弥勒大佛”时的激动。
我知道,你猜出来了,这是人民公园!
网络配图
2019年10月1日,这座满载宝鸡人回忆的公园,将迎来她40岁生日。回顾往事,40年,不过一眨眼。
四十个春秋,人民公园里发生的一切,一份成为了历史,一份成为了歌谣和流传,剩下的成为了你我心头,抹不去的回忆和情怀。那些流逝在岁月里的记忆,那些影绰于时间里的故事,都在娓娓道来每一个宝鸡人与人民公园的漫漫时光。
今天,我采访了四位宝鸡人,他们是:
人民公园的第一代规划者拓荒者、
动物园第一位专业动物饲养和疾病预防员、
当年参与建设的灯泡厂职工代表、
参与修园建设的中学生代表。
所有的往事,所有的记忆,都在今天,慢慢被重拾、被珍藏。跟随他们的讲述,让我们回到那个美好的年代,重温当年的感动。
人民公园,从五个年轻人搭起的帐篷开始
讲述者:刘国正老先生,人民公园第一批规划者、建设者之一。
刘国正老先生,今年已年近八旬。跟他的采访约在午后两点半,等我赶到,他老人家早已在公园管理处的办公室静候。对于他来说,来公园不过是回到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岗位,一切自然驾轻就熟。
刘老先生说,提起人民公园的修建,还得从宝鸡市的整体规划建设说起。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市上对渭河河堤进行加固,河堤南边留出了一块滩涂沙地。
园林处研究决定,这块地应该先被“占领”下来,进行城市绿化建设。于是,大面积的植树绿化工程开始了,这次“占地”一共占领了600亩土地。
上世纪60、70年代,宝鸡植树绿化
在这之后,园林处对这块土地有了更明确的规划——修建一座有山有水的公园。1972年,成立了公园建设小组,这个小组由五个人组成,刘国正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这批规划者、拓荒者,大都是年事已高的老先生,有的已经离世。这次,能采访到刘先生,实属难得珍贵。
1972年,刘老先生和他的五人小组,驻扎在了滩涂地上。他们当年搭建的帐篷,就在如今爱莲池的位置,当时四周一片荒芜。
当年刘国正老先生和他的五人小组,搭建的帐篷就在爱莲池处(左:刘国正 右:任文凯)
70年代初,工地上没有水、没有电。但想到要为宝鸡修建一座公园出来,这伙年轻人便忘了困难,忘了艰苦,每一天都群情激昂地投入工作中。
宝鸡市要修建第一座公园,当然是大工程。公园的规划不能马虎,刘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反复斟酌讨论,最终将这份重任交给了西北设计院的专业设计员。据说,这位设计员还曾经参与设计过人民大会堂和毛主席纪念堂。
在他们最早的规划里,公园的大门朝北,就在现如今爱莲池西边一些的位置,现在已被改建成了宝鸡华夏老年大学。
他们设计的人民公园,大门(北门)一进来,是绿树环绕的休闲区,旁边是动物园、远处是游乐场,最中心是一个大湖。刘老先生说,40年来,公园千变万化,但最初划分的几个区域却从未改变。
回忆起当初的建设,刘老先生说,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短缺,外加没有人才。
全民参与修公园
在一片荒芜的滩涂地上,挖湖堆山修公园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尤其是在那个机械不发达,一切全靠人力的年代。
最终,他们想到的好办法是,全民义务劳动修公园。于是,渭河南岸的工地上,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市民,他们拿起铁锹、竹篮,一筐又一筐砂石,硬是靠人力挖出了140亩的大湖。
各单位职工、中学生、解放军,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全都来到工地挖湖堆山。那是一个热情奋进的年代,几乎每一个宝鸡人都投入到这场建设。
1979年10月1日,终于迎来了万众期待的时刻,人民公园开园的那一天,全市人潮涌动。
70年代新建的人民公园湖面
有的人更是早早从周边县区赶来,以至于公园管理处不得不将人流进行分批,大家陆续进入鸟语花香、碧波荡漾的公园。见证过当天盛景的人,很多年后还津津乐道。
作为公园的规划元老,刘老先生和我漫步在午后的公园,神采奕奕地讲述40年前的故事,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的岁月,奋战在建园修园的前线。
小树已参天,石子小路未曾改变
走过林间,他指着一排粗壮的大树,告诉我:“这是沙棘,刚栽下来时还不到一米高。”“这块石子小路,也是当年的样子,一点没变。”
40年过去,小树已参天,小伙子变成了老爷爷,时光在变,人民公园在宝鸡人心中的回忆,却历久弥香。
照顾动物第一人
讲述人:任文凯,头发花白年事已高的老先生,宝鸡人民公园动物园第一位专业动物饲养员和疾病预防员
动物园是孩子们的乐园,长颈鹿、狗熊、孔雀、狮子、老虎······这一生,你去过很多地方的动物园,看过很多动物,却唯独只有人民公园的那些动物,像是童年的玩伴,伴你入梦、伴你长大。
人民公园最早的规划里,就要在园内建设一个动物园。小动物的到来并不容易,刘国正老先生和他的五人小团队,靠置换加购买的方式,从全国各地带回来了骆驼、大象、猴子、梅花鹿等。
网络配图
慢慢的,他们发现动物的喂养、管理并不是个简单的活儿,还得专业人士才行。他们四处打听,得知眉县马场的任文凯是个动物养育高手,千方百计打报告申请调他来动物园。
1979年,任老先生到来后,对动物园进行了专业的管理。首先将动物按照习性进行划分,草兽、水禽、猛兽等按片区修建笼舍。对原有南北走向的笼舍进行改造,全部改为东西走向,保证动物们冬暖夏凉。
老虎这次没睡觉
换掉原有的防护栏,改成更细密的方形护栏,保证了动物们的安全。成立了专门的动物食堂,为每只动物专人配备餐食。慢慢的,在他的精心照顾下,那些远道而来的小动物们,健康快乐地生活在动物园。
任老先生说,在动物园工作是件快乐的事,因为打交道的除了可爱的小动物,还有蹦蹦跳跳来看动物的孩子们。看着小朋友脸上洋溢的笑容,随时都被他们的开心感染。
5岁时,我可是用“卜卜星”喂过猴子的
这些年,动物园迎来了一代又一代小朋友,但大家最经典的记忆,都留在了猴山。猴山的样子40年不曾改变,只是小朋友们手里拿的零食,从五毛钱一袋的“卜卜星”,变成了“小猪佩奇”饼干。
那些不变的老朋友还在,一代代繁衍长大。新朋友也不断加入,火烈鸟、羊驼等网红动物,也来到了动物园。
火烈鸟是我见过最美、最仙的动物
火烈鸟真的很美,洁白的羽毛沾湿在水面上,仙气十足。羊驼就比较萌了,呆呆地、淡定地看着你,等你手中的食物什么时候送到它嘴边。
跟着任老先生逛动物园,是件开心的事儿。在他的带领和讲解下,那些小动物似乎更呆萌更可爱了。他们从哪里来、爱吃什么、有什么故事,因为了解,你也会更爱它们。
被单位派去修公园,是光荣
讲述人:李志斌,灯泡厂退休职工,曾参与人民公园挖湖堆山的职工代表。
当年被派去修公园的职工代表,都是各单位年轻有为的青年人,李志斌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他回忆道,当时的情况是,宝鸡市区各单位的休息日不一样,从周一到周末,每天都有单位休息,这就导致修建公园的工地上,每天都有各单位派出的代表在劳动。
湖挖完了,后面的小山也堆起来了。湖边山前,还留着学生们的欢声笑语和青春记忆。如今,退休后的陈阿姨,依然喜欢来公园转转,这里的一砖一瓦,似乎都亲切。眼看着她一天天更美,伴随着他们这代人走过成长,走向成熟。
秋风吹来,湖面波光粼粼,湖边的柳树随风飘扬。和我一起漫步湖边的陈阿姨,脸上洋溢着笑容,洋溢着美。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远方,然而,真正的理想之地从不在于走多远,而在于是否源于初心。
人民公园陪伴了几代宝鸡人,走过童年,走向了成熟,而那段最美好的青春记忆,已被定格在相册里,更被留存在我们最深切的记忆里。
四十余载,光阴如梭,儿时的孩童少年,早已长大成人。四十余载,感慨万千,昔日的荒凉地,竟能变成这样的景致,我们心怀感动,因为这里凝结着几代人的汗水和努力,记载着几代人的成长和回忆。
日月入怀,清风拂袖,回归初心,守望乡愁,这里是灯塔,是家所在的地方。
人民公园,40岁生日快乐!
(最后,来个彩蛋吧,人民公园的大佛,谁小时候都爬过,举手!我先算一个!)
注:文中老照片由人民公园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