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9月26日讯(记者刘迅) 63岁孝感老人手脚活动“慢半拍”,走路跛行,以为是中风又再作祟,辗转治疗了2年才知道自己得了帕金森病。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表示,约三成帕金森患者并不会手抖,很多患者因此被蒙在鼓里,甚至延误治疗。专家指出,及时发现、系统治疗对于对抗帕金森病尤为重要。
63岁的李婆婆家在孝感,退休后在家帮忙带小孙子。但近两年来,她察觉手脚动作愈发缓慢,走路跛行。想到自己5年前曾发生过一次中风,以为是后遗症,老人怕子女担心,瞒着没说。一段时间后,老人的情况更加严重,走路一瘸一拐,子女们带着老人辗转各地求医,可症状依然没有缓解。
上周,老人来到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孙圣刚教授观察发现,患者走路极不稳,左侧的手脚动作“慢半拍”,就连耸肩、系扣子这样的简单动作,也比正常人慢很多。根据临床经验,孙圣刚教授诊断,这是帕金森综合征。
子女纳闷,老人没有手抖,怎么可能是帕金森呢?孙圣刚教授解释,帕金森病有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肉僵硬等典型表现,但这些症状是否全部出现,以及出现的先后顺序,均不一定。据统计,约3成的帕金森患者是不会出现手抖的典型表现。因此,需要尽快地确诊,才能对症治疗。
据了解,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帕金森发病率达到1.7%,仅次于痴呆,位列第二位,病患者人数已达250万以上。以此推算,湖北省约有患者10万帕金森老人。但是,由于起病隐匿,初期症状不典型,该病误诊率高达23.5%,近15%的患者在患病2年以上才去医院就诊。
“帕金森病虽然尚无法完全治愈,但如果早期发现、系统治疗,可控制病情并延缓进程,关键是个性化方案。”孙圣刚教授表示,专业医生在疾病治疗早期的参与非常重要。武汉协和医院率先在国内开设帕金森病专病门诊,每年接诊一万多名帕金森患者,综合患者年龄、职业、病情、经济状况等因素,提供结合短期治疗目标和长期治疗规划的个性化方案,通俗来说,就是“一个人一个治疗办法”。患者用药后,需要一套严格的评分评定,专病门诊会持续跟踪、记录患者情况。
孙圣刚教授说,在湖北至少3成以上帕金森患者还“蒙在鼓里”,错失了早期干预最佳时机。如果发现这10大“蛛丝马迹”就要引起重视:震颤或抖动、字越写越小、嗅觉减退、睡眠障碍、行动和行走困难、便秘、声音低沉、面具脸、头晕或头昏、站不直。
同时,记者还获悉,为了让患者更便捷地到帕金森病专病门诊就医,帕金森病患者关爱网站“帕友网”微信公众号现已可提供全国近500家帕金森病专病门诊信息,让更多帕金森患者接受专业和规范的疾病诊疗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