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育桃李 一片冰心寄浦东

发布时间:2019-09-10 14:35:45   来源:东方头条   点击: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金色的九月,因为这份浓浓的师爱、满满的感恩而倍添温暖。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35个教师节。金色的九月,因为这份浓浓的师爱、满满的感恩而倍添温暖。

如今,在浦东基础教育阶段的677所学校里,4.36万名教职员工为逾48万名浦东学子的健康成长而默默耕耘。教育百花园芬芳吐艳,离不开园丁无私的奉献;金秋的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用心的浇灌。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第35个教师节,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荣誉感、责任感,今年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公布“2019年全国优秀教师”名单,来自浦东的3名教师荣登榜单。此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聆听他们的故事。

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教师施卓英

“金牌教练”: 用爱改写特殊孩子的人生

她是带领学生参加4届世界特奥会、勇夺96金的“金牌教练”;她是孩子们眼中和蔼可亲的“妈妈老师”。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她说自己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让特殊孩子的自我认知从“我不行”变成“我能行”。她,就是2019年全国优秀教师、浦东新区辅读学校体育教师施卓英。

施卓英扎根特殊教育25年,带领学生4次征战世界特奥会。从中国上海、希腊雅典,到美国洛杉矶、阿联酋阿布扎比,12年间,施卓英带领的特奥体操小将们共计获得96枚金牌、45枚银牌和20枚铜牌。一次次站到领奖台的他们,让全世界领略到了中国特殊孩子的风采与无限潜能。

1995年,施卓英从一所普通小学来到浦东新区辅读学校任教。从普教转到特教行业,学生迎接她的不是掌声,而是一记耳光。一节体育课上,施卓英正指导学生踢足球,突然间脸上被重重打了一巴掌,原来,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急着想玩足球,却不知道如何表达。面对智商只相当于两三岁幼童的学生,施卓英忍着火辣辣的疼痛,不断安抚他的情绪。“这一巴掌,让我明白了:特殊的孩子需要特殊的爱和教育。”她说。

2004年初,学校白手起家组建特奥体操队,施卓英硬逼自己成长为一名特奥体操教练,她通过看书看录像自学,一遍遍对着镜子练,一趟趟拜访专业教练求指点。从设施到器材、从训练到比赛,从酷暑到严冬、从日出到日暮,一支特奥体操队就这样被“磨”了出来。2007年夏季,世界特奥会在上海举行。施老师一个人带领8名队员在天津封闭训练3个月,连正备战高考的儿子都无暇顾及。在外集训期间,她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既当教练又当妈妈。

在施卓英的带领下,一批特殊学生走上了特奥的道路,并因此改写了人生。从唐氏综合征患者到世界冠军的距离有多远?智商只有20的女孩小冯患有唐氏综合征,几乎被医生和家长放弃,她动作协调性差,走路摇摇摆摆像只企鹅,经常摔倒,是独具慧眼的施卓英发现了她的体操天赋,引领她登上世界特奥的领奖台。15岁的男孩李想也是一名唐氏患者,曾是一个让所有老师头疼的“闯祸精”、让父母头大的“药罐子”。是施卓英给了他机会,唤醒他的自信和生命潜能,引领他成长为今天的特奥领袖、运动健将。二十五载特殊教育从教之路,施卓英陪伴着无数个小冯、李想在追梦路上前行,让体操成为照进特儿心中的一道光。

因一场意外的车祸,施卓英在床上躺了大半年,当大家都以为她会放弃特奥体操的时候,她却再一次毫不犹豫地担起了这项工作。这位喜欢樱花的老师,最爱生机勃勃的春天。而对每一名特奥小将来说,施卓英便是送来春天的使者,帮助他们圆梦,带给他们希望。

浦东新区孙桥小学教师朱威

“领头羊”: 助推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

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如何推动教育的信息化?这是一名乡村教师几十年如一日认真思索的一大问题。带着这一思索,他身体力行去实践,且做出了品牌、做出了影响,他就是2019年全国优秀教师、浦东新区孙桥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朱威。

如今的孙桥小学,跟30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所默默无名的农村小学,到如今成为在浦东乃至上海都有着不俗影响力的信息化特色学校。学校这些年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朱威这名“领头羊”。

20世纪90年代末,“教育信息化”一词横空出世。当时,孙桥小学刚配备了电脑机房,但网络还未普及,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比较陌生。“由谁来承担起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朱威勇挑重任,他积极参加市、区级各类培训,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潜心于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深度融合,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在朱威的引领下,孙桥小学以“应用引领发展”为指导思想,通过“助管”“助教”“助学”等多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将“快乐校园教育信息化”作为研究探索的方向,取得了丰硕收获。学校陆续收获上海市网络“家校互动”实事项目先进学校,上海市400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项目优秀学校,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项目小学数学团队二等奖等国家级和市级荣誉,区级荣誉证书更有厚厚一叠。2018年,学校成功申报了首批区数字学习中心试点校,现已投入使用。如今,孙桥小学的教育信息化名声在外,成为浦东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个典范。

除了信息科技,朱威还是一名数学教师。为了让孩子们爱上数学,他利用新技术优势创新多种学习方式。带领学生一起画思维导图,搞清楚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录制微视频,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利用电子白板、平板电脑、互动学习平台等信息化工具,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等。2017年,朱威成功申报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基于数据分析的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深度实践研究》。在他的主持下,去年学校成功承办了“基于实证 优化教学设计”市级小学数学学科研讨活动。

从教31年,朱威从未停下创新探索的脚步,他还提出将“互联网+”的模式辐射至校本课程。聚焦学校结合地域优势研发的“张江科技之旅”系列校本课程,他组建了一个项目组开展网络数字课程的实践,《快乐科技之旅——农业科普篇》《中医药小讲堂》等网络数字课程已相继在学校的自主学习平台上线。

上海市建平中学教师张晓冬

“守望者”: 守护学生健康美好心灵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作为一名心理老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在“2019年全国优秀教师获奖名单”中,就有这样一名学生健康和美好心灵的守望者,她就是上海市建平中学心理教师张晓冬。

“我的母亲也是一名教师,她在讲台上的身影,是我从小到大的追求。我还喜欢和人打交道,因此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在张晓冬看来,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持有好奇心,愿意去探索、学习,同时能够理解、尊重学生,能够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来培育他们。“这么多年来,我最大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便是协助、目睹学生的成长,希望尽己所能引导和帮助他们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有用的社会人。”张晓冬告诉记者,25年来,她接待了近万人次学生个别心理咨询,开展了30个专题小团体心理辅导,帮助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许多高三学生都将重点放在眼前的学业成绩上,而忽视了思考自己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张晓冬就遇到过不少这样的孩子。“有一次,一名学生和我说,对填报志愿非常迷茫,父亲希望他报考师范大学,母亲希望他学金融,而爷爷则让他学医,但他自己从没想过未来要做什么。”张晓冬给这名学生出了个主意:找身边从事相关行业的亲属,跟着他们去上一天班,看看自己到底对哪一类职业更感兴趣,然后再做决定。

为了帮助有类似困扰的高中生,在张晓冬的提议下,上海市建平中学推出了生涯教育课程,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和性格,填写抉择平衡单,再进行相关测评,用专业技术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明确未来要走的路。2011年起,这门课程成为建平的一大特色课程,造福了许多学生。

在开展教学与辅导之余,张晓冬还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目前已有7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有一次,我们调查发现,有一个班的学生耐挫能力分数普遍较低,于是对他们实施了一系列的心理干预,包括征集原创的励志格言,开展团队辅导等。一个学期后,这个班学生的抗逆力指数大幅上升。”这项成果,被张晓冬写进了论文《提升学生抗逆力的实验研究》,不仅收获了奖项,也为其他心理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喜欢教师这份职业,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张晓冬感言,看着一批批学生从学校毕业,保持健康的心态,能够理性看待、客观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规划、执行和解决问题,这便是她最大的快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