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湘西泸溪县潭溪镇小陂流村,小朋友在向民志(右)办的“明志书屋”内读书。图/记者刘建勇
“以前没这个书屋时,小孩东跑西跑乱搞;有了这个书屋,小孩经常去看书。”日前,湘西州泸溪县潭溪镇小陂流村的村民向五四向来访的记者盛赞他家斜对面的“明志书屋”。向五四介绍,这家书屋十几年前就开始“小打小闹”,“老前年”泸溪县残联等部门支持书屋主人向民志把书屋“搞大了”,重新建了房,泸溪图书馆还给书屋配备了4000册图书。小陂流村的孩子们从此很少在外面野,有空就去明志书屋看书。
让这个偏僻小村的孩子们增加知识、开阔眼界的,是今年49岁的残疾村民向民志。向民志的双脚从小就严重畸形,不能站立和行走。喜欢阅读和写作的他,为了让山里更多孩子爱上阅读,在村里建了这个小书屋。
双脚残疾,通过报刊了解世界
“他很聪明,样样事都会。”这是向五四等村民对向民志的评价。向五四说,向民志的为人也好,村里谁找他,他都愿意帮忙。向五四举例说,村里谁的手机坏了,找向民志,向民志也会帮人把手机搞好。向五四为向民志感到可惜的,是向民志从小就有残疾。
“我天生走不了路。”向民志告诉记者。1996年和1997年,向民志天生畸形的双脚做了几次手术,终于从完全不能行走,到勉强可以拄着拐杖或借助矮凳吃力地行走。
因为双脚残疾,向民志在村里小学读到五年级后就辍学了。他很感谢这五年的学习让他对阅读有了兴趣。而阅读的兴趣,让双脚不能跑远的他也能了解外面的世界。
向民志对阅读的兴趣,是辍学后开始的。向民志的父亲在小陂流村开了家代销店。他记得,有一次父亲去镇上进货,碰到邮递员临时有事不能送报到村里,父亲就帮邮递员把给村部的报纸带回家了。向民志记得,那是《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和《红旗》杂志等党报党刊。当时他翻看了这些报刊。从这些报刊,他看到了“另外的世界”,后来他就让父亲帮他订报纸和杂志,从最初的党报党刊,转到《芙蓉》、《北京文学》、《萌芽》等文学类的杂志。
向民志说,报刊看久了,他就学着写新闻、散文,并开始投稿。1988年,他写的新闻稿和文学作品见诸《团结报》等报刊。虽然当时稿费只有几毛钱,但他很高兴。
建起的书屋把外村学生都吸引来了
向民志告诉记者,当他对阅读有了兴趣后,他在村里逢人就借书看,但村里没几本书。他订阅了报刊后,村里也陆续有人找他借报刊。
向民志有在村里开个书屋的打算,是从2002年搜集湘西民歌开始的。以前很少出门的向民志为搜集民歌,拄着拐杖,把湘西州的吉首、花垣、保靖、永顺、龙山等县市的乡村“走了个遍”,泸溪和湘西州的图书馆他也经常去,深感资料搜集困难。感受过图书馆的好处后,他开始有了在小陂流村建个向村民开放的书屋的想法,并开始把自己已有的书向村民开放。这便是村民说他“小打小闹”的那段时间。
向民志搜集的民歌引起了一些出版社的注意,《湘西情歌》和《湘西木叶情歌》先后在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他获得了一些稿费,在村里建个书屋的想法更强烈了。
2016年,他算了下,建个50平米左右的砖结构的书屋大概要8万块钱。他的稿费还有一些,但远远不够,他在众筹平台筹了2万元,但还是不够。湘西州文广新局、泸溪县残联、泸溪县民宗文旅局、潭溪镇政府等单位知道了向民志的想法后,在资金上都给了一些支持。符自英、谢爱秀、向自斌、向自喜等未出门打工的村民知道向民志要建书屋,主动要求义务挖地基、担砖和挑水泥。
2016年12月,书屋开张前,泸溪县图书馆给书屋配备了4000册图书,加上向民志自己的数百册书刊,书屋的7个书架都摆满了书。
近日,记者在明志书屋看到,十多名中小学生正在看书。一个叫向春霞的女孩看的是《中小学生百科全书》,她告诉记者,她喜欢看科普和科幻类的图书。
“读书改变命运”,这是书屋墙上的标语。向民志有些得意地告诉记者,有外村的中小学生跑来看书,本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后,也会到书屋看看书,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知道打麻将。他相信,村里孩子的未来会因为这个书屋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潇湘晨报记者 刘建勇 湘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