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三大国展”之一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作品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馆率先开幕,495件套展品经过严格评选脱颖而出,有序的陈列在学校的美术馆内。在二楼的工艺美术展区,一幅表现抗洪救灾中解放军人物的作品《铸梦》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赏。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展馆现场,采访到了《铸梦》的作者徐强老师。
据徐强介绍,这幅作品刻画了近200个人物,由4块钢板组合而成,采用的是钢板雕刻工艺,属于一种比较新颖的创作方式。它是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立项的项目,目前已经结项,从2017年开始,徐强历时一年多,经过实验、选材、雕刻、抛光等复杂工艺,创造出这样一件体现抗洪战士积极向上、舍身为国精神的艺术作品,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从整体看,解放军战士合成了一个大山的形状,这正是表达了在洪水面前他们的抗洪精神力量如山,最上角举着大锤的战士就像一个灯塔一样照亮周围,也象征着抗洪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理念。”徐强说,钢板这种材质易反光,观众在观看作品时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融入作品中,更有利于抗洪英雄这种无畏精神的发扬,这也是他为什么选择钢板雕刻这种新技法的原因。
徐强说,早在2011年,就开始用这种工艺技法、材料来进行个人创作,中间做过抽象风景、写实头像等题材。据悉,2014年,他的作品综合材料绘画《乡里乡亲》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15年,连环画《魂-国共抗日将领》获得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此次“三大国展”之一的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作品展中,作品《铸梦》被选为获奖提名作品。
谈到“三大国展”在山东的“落户”,徐强表示,整个山东的艺术氛围更浓了,对山东的艺术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作为公共艺术专业的老师,他认为公共艺术专业本身就具有实验性、探索性,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材料,出现不同的效果,不同展现陈列的方式,才能真正表达出自己的创作理念,将作品的效果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主题当中去。“和主题契合的比较好才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作品,所以在教学中,也是鼓励更多的学生去尝试去实验,多做一些探索性的拓展。”
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颖颖 赵济洲 师文静
图/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