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工信部与三大运营商举行5G商用启动仪式。11月1日,三大运营商正式上线5G商用套餐,这也预示着5G网络已经正式走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贵不贵?值不值?麻烦不麻烦,可能是很多人考虑5G套餐、享受5G网络服务前的几项重要考量。
120多元、30G的起步价
目前,中国移动发布的5G套餐资费,5G套餐最低128元/月,包括30GB流量,200分钟通话;联通发布的5G套餐,最低档每月129元,含30GB流量,500分钟通话;中国电信发布的5G套餐,最低档价格、套内流量、通话时长,均与联通一致。似乎,三家都提前商量好了吧?
请看下面这张图。
有分析师认为,相比4G时代的最初套餐价格,现在5G套餐还便宜了;但是也有不少用户反应,最低价套餐看着120多元并不贵,可是30G流量太鸡肋了,估计很多人十天之内就能用完;也有消费者指出,目前5G手机款式不多,5G应用也乏善可陈,还是观望一下吧。
5G套餐就像是开了超级高速公路,但是没有太多车、也没有服务站。
那么,这些消费者的看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各大运营商的营业厅又是怎样助推5G服务呢?在10月30日,懂懂笔记走访了多家运营商线下门店,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用户对5G套餐的看法。
5G网络启动,营业厅“不清楚”
“本想就近到门店问问看实际的套餐价格,没想到问了一肚子火。”
家住深圳皇岗的刘先生,从小区附近一家中国电信营业厅走出来,脸上似乎怒气未消。他告诉懂懂笔记,自己是从事摄像工作的,由于工作的需要,常常要通过手机网络给同事传送刚拍摄的素材内容。
虽然4G网络的传输速度已经很快,但对于刘先生而言,他还是想尽快搭上5G网络的快车。因此,自从年中开始他就一直关注5G商用的动态。
“刚听说这三大运营商的5G套餐起步价都是129元,不同的套餐网速也不同。于是想到营业厅问个究竟。”他面露懑色地表示,再点内问及5G套餐现在能否预约,以及具体的套餐内容时,工作人员随即表示,暂未得到上级通知,尚不能预约;而且套餐内容与价格也不太清楚,“那营业厅那么早挂5G的宣传、广告干什么呢?”
在附近一家中国移动营业厅内,懂懂笔记也遭遇到了与刘先生相同的情况。当懂懂笔记在营业厅内咨询5G网络的业务时,工作人员的第一反应却是,“您是想要购买5G手机吗?那边(展柜)都可以看看的。”
然但是当懂懂笔记再次重申,是想咨询5G套餐的内容、价格、预约事项时,对方却表示,暂时不清楚套餐价格,也尚未开放业务办理,“您等明天(31日)打10086问一下,如果说可以办理了您再过来营业厅,不用白跑一趟。”
在网友“指路”下,懂懂笔记来到位于华强北大街上的一个5G网络体验展厅。然而,靠近振华路一侧的三间大红色体验厅,却有两间铁门紧闭,只有联通的体验厅开放着。
“真是奇了怪了,就放着几台电视机播着宣传的内容,到底体验什么了?”只见一位中年男士面带愠色地从体验厅内走了出来。懂懂笔记上前询问才得知,他是刚好看到路边有5G体验厅,于是想进入体验一下,但一进门就工作人员要求扫码预约5G业务的办理,而提及5G套餐的价格、细则时,工作人员也是一问三不知,“复读机”般强调要等31日才知道。
为了验证这位用户的说法,懂懂笔记也走进了这间体验厅。当询问一位工作人员5G套餐的相关问题时,这位工作人员打开手机,展示了一个二维码,“扫码填写手机就可以预约办理。”
在扫码完成“预约”后,这位工作人员马上打开另一个二维码,拿过懂懂笔记的手机,扫码填写了所谓的“资料”。“被填写”问卷之后,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完成预约,几天内就会有工作人员联系办理套餐的后续流程,如果没有工作人员联系的话,也可以拨打客服热线,进行咨询。
这就完了,说好的5G高速体验呢?
“深圳号称科技之都,但咨询个5G网络,这些客服都尚未准备好,那其它城市该怎么办?”就像这位用户说的那样,消费者目前能看到的5G资讯均来自网络新闻和广告宣传,,线下咨询似乎仍未准备好,“我想还是再看看吧,明天就启动了今天客服却还说不清楚呢。”
无论是线下营业厅,还是体验展厅,工作人员是5G网络落地前的领航员,但是这种粗暴地引导预约、搪塞了事,很容易打击用户尝鲜5G网络的热情以及信心。
谁最需要5G套餐?
在深圳华强北附近的美食街区,懂懂笔记随机与正在用餐的路人进行攀谈,试图了解更多用户对于5G的看法。
“很期待呀,但是短期内可能会观望看看,不会那么快就办理5G套餐。”正在吃午饭的黄先生表示,自己从事的是IT工作,他一直认为现阶段4G网络的传输效果仍然够用。而且5G手机的价格也不便宜,不想当小白鼠。
“现在5G手机不是说动不动就大几千、上万元吗?这可比比4G手机贵多了。”黄先生的同事小李在旁边说道,在他看来,自己和身边不少朋友同事都对5G望而却步的原因,是5G手机的价格。那么,他们所说的动辄大几千、上万元的5G手机价格到底是从何得知?
小李表示,“这不都是新闻里说的吗?5G手机已经卖到一万多了。”原来,对于前一段时间网传5G套餐资费的“起步价”129元,他还是能够接受的,但是5G手机的价格让他有些畏怯。
不过,目前的5G手机并没有那么贵。懂懂笔记在京东上仔细查阅后,发现绝大部分5G手机价格都在万元以内,有的甚至只卖4000元,并不像小李说的那样昂贵。其中,部分低价5G手机的价格甚至与苹果4G持平。
而在部分运营商的营业厅,懂懂笔记也看到,5G手机的价格优惠后介乎3500-10000元之间,可供用户选择的手机型号也有不少,并不存在5G手机价格高得惊人的问题。
既然5G手机并无“传闻”中那么贵,普通消费者是否普遍能够接受?
“就算换手机也是要想想的,毕竟4G的手机买的时候不便宜。”在营业厅内,随机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发现多数人认为即便5G手机不贵,目前手上用着的4G手机也还不想更换。
“若是为了用上5G网络现在就换5G手机,感觉不是太划算。”正在“一米柜台”等待手机贴膜的钟先生告诉懂懂笔记,如果5G手机推出千元机,他考虑买多一台手机同时办理5G套餐看一看。但知名5G手机品牌的产品售价都超过了五千元,他承认自己只能继续观望了,“毕竟电子产品迭代很快,现在就卖掉4G手机挺不值的。”
有人担心,5G网路暂时不太成熟,可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调试、升级。一旦手机用着不太顺手,还得换回4G的套餐,那时后变更起来更麻烦。所以几位年轻人都表示愿意等待一段时间,看看那些数码极客的反映后再说。
运营商资费太高?
“你说5G呀,肯定要试试的,发布(启动)之后我就会去办。”
在随机沟通过程中,有少数消费者表示会在商用套餐正式发布之后,再去办理、体验5G这一全新的网络技术。吴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告诉懂懂笔记,他盼着5G商用很久了。
然而,当被问及5G网络开启商用后,是否会办理运营商的套餐时,吴先生却表示,会先考虑下正式发布的价格。如果价格真的如网上流传的那样——129元起步,还要分套餐“限流”、“限速”的话,自己应该不会考虑。
“最近在电梯广告上,看到有70元不限流量的5G套餐,查了一下是一家虚拟运营商,价格比较便宜。”吴先生表示,尽管5G落地在即,但目前主流网络应该还是4G。
如果只是尝鲜,他并不想在5G套餐上投入太高的费用。因此,一开始可能会先考虑使用这种由虚拟运营商提供的70元包月不限流量套餐,“我猜应该会有一些限制,到什么流量峰值就降速吧,但套餐价格是真便宜呀。”
他表示,身边不少朋友都是考虑先观望一下,或是试用虚拟运营商的套餐,等过一段时间再换回三大运营商的服务,“未来5G是趋势,最后肯定还是要用回传统运营商的,毕竟信号、服务都会更好一些。”
在北京市海淀区的远大路某联通营业厅内,一位年轻用户小陆在交流时表示,自己已经购买了5G手机,而且周围几为好友都已经买了各手机大厂的5G新品。“大家都是喜欢尝鲜的年轻人吗,不过对比价格之后,我们会选择像腾讯王卡这样的手机卡。”小陆表示,他在公众号上看到腾讯王卡应该也会与联通合作,推出相应的5G套餐,据说价格上应该比普通的5G套餐略低。
过去,他和大学同学都曾用过腾讯王卡、小米卡的套餐服务,感觉价格实惠之余,也有不少增值的功能,“即便到时候价格真的不便宜,这些合作套餐也能够免除部分定向流量的费用,也比买一个普通的套餐要更划算一些吧?”
小陆计划用一张5G电话卡作为日常工作、娱乐的流量卡,与负责日常通讯的4G号卡配合使用,“明天(31日)就要启动5G了,身边有很多小伙伴也都盼着能够用上5G网络,用来玩手机游戏应该超爽。”
我们的套餐贵不贵?
对于31号公布的三大运营商套餐标准,有不少消费者表示,128~129元的入门级套餐,30G的流量等于是没有。如果想体验顺畅的5G服务,最好是从第二档开始研究。
我们的5G套餐,与海外市场相比起来,究竟是居于什么位置?
早在今年4月份,韩国三大运营商就在全球首发5G网络服务。然而,最低档约合人民币325元的5G资费,却让不少韩国民众直呼“用不起”。
而美国运营商AT&T发布的5G套餐价格同也很惊人——每月费用为70美元,约合480元人民币。AT&T比韩国三大运营商发布的5G套餐价格更高,流量却仅有15GB,可以说是少的可怜。
如今,国内5G正式启动,套餐价格也正式公布,价格远低于以上国家,但普通的消费者、用户对5G网络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与当年3G换4G相似,5G网络是新兴技术,覆盖能力仍有待验证,因此保守观望。
有的人则认为,使用5G网络需要更换5G手机是一笔额外的支出,加上4G网络仍旧成熟稳定,因此打算看看市场反映之后,再做决定。
显然,未来5G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加快5G应用场景的丰富度,这需要运营商的努力,更需要互联网企业、软件行业的付出。没有应用、只有超快的网络,5G依然难以迅速普及。
如今,有的用户已经迫不及待地用上了5G网络,开始体验非一般的“速度与激情“。31号的下午,各运营商的套餐价格已经在朋友圈不断呈现:面对似乎远低于国际水平的5G套餐价格,你会不会动心?
IT之家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作者:木子,IT之家获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