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为世界医疗提供“中国方案”

发布时间:2019-11-09 18:11:12   来源:海外网   点击:
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和各种古老中药材,到屠呦呦研究发现青蒿素;从我国第一批抗生素自主研

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和各种古老中药材,到屠呦呦研究发现青蒿素;从我国第一批抗生素自主研发,到越来越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诞生……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东方古国,我国医药产业站在历史的传承与积累上,经历了产业规模从小到大、发展速度从慢到快、路径选择从跟到创的历史过程。如今,在技术、市场和投资“三重奏”作用下,我国医药产业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很多医界专家感慨,回顾过去,我们七十年来艰苦奋斗,在旧中国孱弱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可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放眼未来,在健康中国国策指引下,我国医药产业将更新业态、更优模式、更强能力服务民生,并为世界医疗事业提供“中国方案”、做出“中国贡献”。

从“舶来”到创新现代医药规模全球居前

1907年的一天,一张传单被贴在位于湖南长沙的雅礼医院(湘雅医院的前身)的墙上,这是一封感谢信,感谢雅礼医院的医生用现代医学手段治疗好了患者的白内障。

根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史料记载,20世纪初,雅礼医院的外科医生已经开始为一些白内障患者和肿瘤患者做手术,他们做手术用得最多的药物是麻醉药,当时被称为“氯仿”和“乙醚”。

1912年,湖南一名中年男性患者得了重症,高热不止,请了各路医生施治,都没怎么见效。最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请了创办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医学家、教育家颜福庆上门。颜福庆诊察一番,发现哪里是什么疑难杂症啊,就是医学生入门级疾病:“大叶性肺炎”。他开了些对症处理的药物,便起身告辞。第二天,患者的热度就退了,之后很快痊愈。这也是西药在国内使用较早的记录。

多年后,颜福庆回忆说:“大叶性肺炎,到第八天就会自动痊愈,这是医学常识,我并没用什么特效药。”

一些患者在手术成功后给医生送来了感谢信,在经过人们口口相传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理解“舶来品”西医药。

20世纪30年代,现代医学在中国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医院的兴起、医药业的完善、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广支持使得人们开始接受现代医学,医疗消息也更多地通过报纸、杂志曝光在人们面前,逐渐打开了当时人们对于“手术”“麻醉药”等新词汇懵懂封闭的状态。

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国家基本建设中重要项目的医药工业处于萌芽阶段,面临着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设备陈旧,自产原料药能力不足的现状。为了促进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我国确定了医药产业以国家统筹为主的思路,由国家出资建设和布局,产、供、销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迅速。顺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很多国有医药企业进行国有体制改革,转变经营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我国医药产业整体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2017年,我国药品工业销售收入为2.53万亿元人民币,比1978年增长346倍;医疗器械工业销售收入为5527亿元人民币,是2011年的2.4倍。

据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共有医院31710家,其中公立医院12121家,民营医院19589家,民营医院占比达到61.8%。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提速,2017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8万亿元。

从现代医药在中国的萌芽到如今一批批创新药物的研发,我国医药产业实现了自主创新之路。自2017年以来,我国新药创制专项有14个1类新药获批,目前累计已有139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其中1类新药44个,数量是专项实施前的8倍。

从传承到弘扬“中国小草”芬芳飘荡走向世界

两千多年前,古人已经在用绿色医疗中医药疗法养生,在位于湖南长沙的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有帛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等很多医书,还有杜衡、高良姜、香茅草、花椒、桂皮等中药材……这些出土文物显示,从先秦到西汉乃至更久远的年代,中国人已经在药物、饮食、气功、导引、养生等各方面,有了养生保健、诊疗医治的系统方法。

从传承到弘扬,中医药的发展之路漫漫。随着“健康中国”政策的深入人心,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相关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对传统医药开展系统性保护、传承、研究并发扬光大的国家。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有这样的记载,青蒿这一叶“中国小草”融合高科技,能够挽救不计其数的疟疾患者性命。

自屠呦呦1972年成功发现并提取青蒿素至今,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如今,青蒿素漂洋过海,中国援非医疗队援建医院和疟疾防治中心,给患者送医送药,青蒿素拯救了很多疟疾患儿生命。

“中国小草”的故事是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如今,中医药扬帆远航,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医药在海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针灸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并陆续制定颁布10余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这些事件,都极大地鼓舞了中医药“出海”的信心。

2018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迪拜协和医院在深圳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组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迪拜分院”。迪拜分院由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医院牵头,医院将现有医疗技术,包括中医特色的技术、处方、饮片、药品、医院制剂等与迪拜协和医院进行有效对接,双方还将针对中东地区的患者需求,共同梳理出当地多发疾病的治疗手段与药品,通过相互合作,将中医治疗手段和药品引入中东地区,制定中医海外医疗的国际标准,在中东地区推广标准化的中药产品。

经过多年努力,中医药“出海”深化推进在一些国家取得了进展。统计数据表明,70%的澳大利亚国民有因治病或者保健使用中医药的经历。这种状况,促使澳大利亚从地方到国家层面对中医立法和对中医师行医实施监管。中医从此在澳大利亚法律上取得了和西医同等的地位。近年来,西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和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都开设了中医专业。

公开信息显示,北京同仁堂的生产线已通过了日本厚生省、澳大利亚TGA的GMP认证等认证。目前,同仁堂商标已在海外7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也是第一家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中国企业。此外,同仁堂还在香港建了生产研发基地,并在海外22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公司和112家零售终端。目前,同仁堂在海外累计咨询和诊疗的患者已超过3000万人次,数以亿计的海外人士认识了北京同仁堂。

上市公司千金药业研发部项目经理张鹏博士曾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留学,致力于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系统研究。张鹏介绍,复方丹参滴丸、血脂康胶囊、扶正化瘀片、康莱特注射剂等在美国进入FDA临床研究,地奥心血康胶囊在荷兰注册成功并在欧盟国家扩大注册范围,丹参等9个品种的27个质量标准被美国药典正式采纳。一批品种被欧洲药典收载,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

从追随到赶超科技变革将催生“超级医生”

近年来,生物医药在我国崛起,已覆盖肿瘤免疫治疗、细胞/基因治疗、创新医疗器械、下一代基因测序等前瞻性领域。新时代、新技术,我国新医疗面临结合“新新科技”进而不走西方传统发展之路,实现“换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

随着科技发展,远程医疗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据湘雅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熊曾教授介绍,湘雅远程医疗平台“雅影肺管家”于2018年5月上线,至今与二十多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联系,其中一个贫困地区的县级医院利用这个平台已筛查2.3万例病例,发现了321例早期肺癌患者,诊断准确率92%,大部分肺结节患者留在了基层医院进行手术(通过专家远程会诊指导,在当地医院完成手术),为患者和国家节约了资源和费用,2019年7月,该项目获评全国“十大精准扶贫优秀案例”。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在5G时代,专家通过远程医疗平台指导基层医生几分钟阅片几十张,指导基层医生做手术,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在超级计算机的帮助下,国内专业的基因检测机构可以进行基因测序助力患者精准治疗。专家认为,未来基因测序可能成为常规检查项目。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说,随着测序效率显著提高,技术的持续改进,对一个人全基因组DNA测序所花费的时间和经费已大大降低。医疗服务变革的时代正在到来——医院把全基因组测序列为常规检查项目,将是“大概率事件”。

周宏灏说,借助高科技通过基因组分析技术,尤其是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绘制出人类不同类型疾病的基因组变异图谱,研究这些变异如何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为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正是看到了生物医药的巨大前景,我国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形成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等多个专业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重点推进抗体药物、靶向药物的产业化,积极开拓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模式,助力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生产、基因检测、精准医疗等大健康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在发展生物药物重点发展干细胞技术及治疗产品、基因工程药物、多肽类药物等,加快培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精准医疗等新技术均走在了世界前列。

专家指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特点,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将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我国不断涌现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药企业,基因工程药物、小分子化学药、微创介入治疗器械、快速诊断试剂等细分领域形成了显著竞争优势,在肿瘤、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重点治疗领域实现突破,我国科学家将研发出一大批填补行业空白的创新药物,为群众就医用药带来新福利。

从追随到赶超,科技变革催生的“智慧医疗”,正插上腾飞的翅膀。

人们有理由畅想,将来各种革命性的医药科技发展,将为病患量身定制最新医疗技术和最佳治疗方案;在人工智能助力下的“超级医生”,走进医院、走进生活……(帅才 苏晓洲)


------分隔线----------------------------

相关文章

浏览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