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发布时间:2019-10-29 17:15:43   来源:海外网   点击:
一、对国际化大都市的理解国际化大都市可以从“国际化”和“大都市”两个方面来理解。“国际化”指的城市的性质、功能和地位、作

一、对国际化大都市的理解

国际化大都市可以从“国际化”和“大都市”两个方面来理解。“国际化”指的城市的性质、功能和地位、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一是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位列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之一;二是经济运行完全按照国际惯例,并有很高的运行效率;三是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综合服务功能强。“大都市”指的是城市的规模、容量和结构、形象,也有三个特征:一是除了本城市的人口面积外,还要有向外延伸的广泛空间即经济区域;二是除了城市具有跨国公司总部外,还要有庞大的企业集团、中介组织和相当的资产存量、要素存量和内外贸易额;三是除了城市的一般基础设施外,还要有现代化的公用事业、商住楼群和生态环境。

综合西安的特点与优势,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应按照“内陆中心——国际化城市——区域性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路径,努力成为“欧亚经济文化合作的区域中心、国际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创新之都”。

二、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短板分析

(一)西安近年虽经济增速较快,但规模依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实力和产业辐射力不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企业、产品和技术不多。纵观目前全球国际化大都市,其三次产业占GDP的70-85%,而西安2017年服务业仅占全市GDP的61.5%。

(二)西安对外开放度不够,国际化程度不足,缺乏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的优势。世界500强企业仅有90多家在西安投资设立企业,领事机构仅有泰、韩等2个国家。外资金融机构数量、国际性展会、入境游客数量、外籍人口比例等都远低于国际化大都市标准。

(三)西安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规模及综合承载力不足,创业城市、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建设不够,城市的吸纳力、影响力、服务力不足。

三、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战略与功能定位

(一)发展战略

——创新引领战略。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总目标,实施理念创新、体制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促进城市转型、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

——项目带动战略。以提升西安的国际化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核心,把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目标任务细化成项目,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转变政府职能、检验工作实效,形成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导向和氛围,促进西安的跨越发展。

——城市化牵引战略。以提升西安的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为重点,拉大城市骨架,做大城市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构成开放式、多极化的圈形结构,与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充满活力的城市群,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力。

——板块推进战略。以凸显特色、强化优势为立足点,紧紧依托西安在文化旅游、高新技术、科教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和文化旅游体制改革为抓手,以“五区一港两基地”为主要承载区,按照板块推进实现特色产业、城市功能的率先国际化。

(二)功能定位

1.城市定位

——在全球,成为世界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全球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心、欧亚经济文化合作的区域中心和辐射中北亚的国际物流中心;

——在全国,成为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中西部,建成区域性经济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真正成为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辐射北方内陆地区的核心城市。

2.产业定位

在产业布局上,西安中心城区成为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功能区;“五区一港两基地”成为特色鲜明、集群发展的产业示范区;市郊区域及卫星城则成为承接主城区产业扩散、为主城区现代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撑和互补发展的集聚区。

在产业形态上,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研发及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

——在全球,在文化旅游、通讯、航空航天、软件与服务外包等领域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心。

——在全国,在通讯、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汽车、电力设备等装备制造业领域和旅游、文化、创意、物流、商贸及软件与服务外包等服务业领域形成具有很强竞争力和重要领先作用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领先的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通讯产业高地、航空航天基地和软件服务外包之都。

四、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建议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的最大经济效应是能够创造出持久增长的需求。据测算,城市化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体带动80~100万人的就业。

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2020年西安的城市化率要从目前的43%提高到60%,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这就意味着加快城市化,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主要带动因素和推动力量。

1、推动唐皇城复兴,使之成为国内外游客最向往的文化体验消费地

国际化大都市不但应该有其显著的城市标志,而且应该有独一无二的特色区域。

——要加快推动《唐皇城复兴计划》,建议省政府行政中心西迁至沣东新城,先行带动;

——先行启动实施城墙内西南板块的改造,即以城墙为界北至西大街、东至南大街规划建设低碳步行街区,成为以汉唐市井民俗文化为特色的综合消费街区,成为国内外游客最向往的文化体验消费区;

——加快曲江新区的开发建设,在做强、做优现有品牌的基础上,将大唐芙蓉园去掉围墙,整体策划,增强互动性;引进类似环球影城、长隆、欢乐谷这样的大型体验类项目;

——在浐灞生态区和国际港务区,在加快建设宋城千古情等项目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西安体育中心,策划建设高水平的水上世界,承办更多的国际赛事。

2、加快新区建设,使之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引领区

——环秦岭生态小镇群。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生态创新区,具有低碳化特征的绿色休闲小镇群,具有全面统筹能力的山水人文旅游试验区。

——梁家滩国际社区。打造西部最好的国际社区,发挥“外国人居住、体育休闲和产业支撑”的功能,凸显“安全、生态、文化、发展”之理念,引入具有国际标准的医疗机构、教育培训机构以及马术俱乐部,建设外国人聚居区。

——富阎新区。学习雄安新区的模式,在区域带动、城乡一体、产业辐射上着力,打造大西安新型制造业与硬科技产业的聚集区。

3、推进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化进程,提升和完善城市的功能与品质

要加大临潼、阎良、高陵、户县等郊区和卫星城的开发建设,通过快捷交通带动房地产开发的主战场向外围转移,这样不仅能降低主城区的密度,缓解西安主城区人口压力,并利用腾出的空间完善主城区的绿化及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功能,而且能带动人气向外围组团聚集,降低西安房价,加快城市化进程。

大力实施点亮工程,打造西安不夜城的形象,积极引导市民的夜生活消费。全面推行政府机关“朝九晚五”,大型购物商场延长营业时间,以带动消费。

重视“城市综合体”这种新兴业态在城市功能中的承载和带动作用。要将“城市综合体”这种集酒店、写字楼、公园、购物中心、会展中心和公寓等形态于一体的大型公共商业设施有机布设于各个城市板块之中,每个行政区、开发区应建设若干有特色的城市综合体。

4、发展立体交通路网,拉大西安城市骨架

要站在建设大西安和国家中心城市的高度,抓紧构筑以国际航线、高速公路、城市干道、轨道交通(地铁、轻轨)为骨架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提高大西安架构内各城市板块的融合度。加快拓展海外航线,提高通达性。加快新关中环线、大西安环线的规划、建设,推动西安咸阳一体进程。大力发展以城市轻轨为代表的轨道交通系统,尤其重视主城区与卫星城之间的城际轻轨、地铁,链接周边的城市,提高“一城”与“多心”之间的融合度。

5、加快西咸新区建设,加强跨行政区域的经济资源与城市功能整合  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有强大的城市功能辐射区。西安要积极承接国内外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与周边城市形成产业势差,增强西安发展区域总部的吸引力;加快西咸新区建设,使之成为城市的产业新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地;推进与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关天经济区、西安周边各大城市的合作和联系,加快产业梯度转移,实现资源互补,拓展西安未来发展的空间和腹地。

6、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最深刻、最持久、最核心的竞争力,国际化城市必须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并能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西安的城市文化可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之都”,坚持“文化立市”,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图书馆之城”、“创意设计之城”、“音乐之城”等,办好已有的中国书法学院,建设一流的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打造数个国际水准的体育、艺术团体。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特别是用好用好“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大机遇,做大做优留学生教育,尽快使西安的留学生10万人以上。

(二)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抓住硬科技与战略性产业发展新机遇,推动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1、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旅游业是西安最有希望成为国际性产业的特色产业之一。我们要充分利用西安的历史文化优势以及地理资源优势,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扩大内需、扩大开放的重要抓手,打造具有西安特色和影响力的世界级旅游,打造万亿级的特色产业集群。

要增强西安文化旅游的互动性,通过开发不同形式的旅游项目,使境内外游客能够在西安平均停留4个晚上以上。为此,西安可按照秦岭世界地质公园的概念,将秦岭打造成为世界自然山水旅游的“金字招牌”;在沣东新城,考虑建设类似迪斯尼乐园这样的旅游项目,聚集西部人气;借助秦腔、长恨歌、白鹿原、仿唐歌舞、长安古乐、大秦岭记录片、大秦帝国电视剧等文化品牌,开发特色文化衍生品和体验型的旅游项目,打造独具西安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做大关天旅游路线,强力推动佛教文化游、西域文化游和丝绸之路游。选择在旅游淡季,对外来游客实行重要景点门票免费政策,以此拉动淡季旅游。特别是要总结与抖音等合作的经验,总结出西安人应该了解的100个景点、西安人应该读的100本书,采取事后补贴或微信宣传奖励的模式,让西安人真正地了解西安,先文化起来。与此同时,这也可以成为西安对新落户居民的文化礼包,增强城市的亲和力和文化感染力。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一,大力发展信息、工程设计、中介服务等创新型服务业,提升西安装备制造业的水平。西安装备制造业企业中,很多都处于微笑曲线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为此,要大力推广“陕鼓”模式,使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多元发展,由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变。

第二,重视总部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融合发展。西安可参照郑州商品交易所,申办中国能源(煤炭)期货交易所,这将对全国乃至全球的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积极申办碳排放交易所。(碳排量交易市场作为新兴市场,目前全球年均交易额已达300亿美元。未来二十年我国可能将是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北京、上海、天津都已成立类似机构。)两个交易市场的引入也将极大地丰富和完善西安的金融体系架构,使其具备国际化大都市金融商务中心的特征。

第三,要围绕自贸区特许产业,加快发展汽车平行进口、游戏机保税加工、国际医疗服务等新业态,完善区域的服务配套;要按照自由港的标准,加快策划和争取博彩业试点、国际旅游免签等特殊政策。

3、以统筹科技资源为抓手,重点发展通讯、航空航天、软件服务外包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应紧紧抓住全面创新改革和统筹科技资源的历史机遇,将西安的科技优势和国际产业技术分工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政府搭桥促进要素互通、军民融合促进产业升级、产学研一体化促进成果转化、产业技术联盟促进集成创新四个方面突破发展,建设世界重要的研发中心、国际一流的通讯产业基地和航空航天城和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之都、硬科技之都,凸显和强化西安的创新能力。

(1)通讯产业。西安通讯产业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目前全市聚集通讯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应以高新区为载体,以三星项目为重点,通过专业园区承载、优惠政策扶持、高端人才支撑,使西安成为继深圳之后的全国第二的通讯产业高地。

(2)航空航天产业。陕西是我国航空工业第一大省,而作为全省航空工业的主要承载区,西安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形成集飞机研究设计、生产制造、试飞鉴定和教育培训于一体的产业体系。而通用航空作为世界最大的增量市场和中国最大的存量市场,其产业投入产出比是1∶10,就业带动比是1∶12,因此,要依托高新区,加快航天基地建设;依托经开区,加快航空基地建设。

(3)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符合西安的实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要尽快进入全国服务外包城市前三强。

(4)硬科技与战略性产业。要结合西安实际,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卫星应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支线及干线飞机、光伏与LED、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群。(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自贸办主任  邓飞龙)

------分隔线----------------------------

浏览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