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江正在建的这个神秘“大球” 未来可能是全球科学家最爱来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9-09-23 20:28:22   来源:东方头条   点击:
图说:张江实验楼落成前,上海交大为李政道研究所提供过渡期办公场所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摄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李政道图

图说:张江实验楼落成前,上海交大为李政道研究所提供过渡期办公场所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摄

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李政道图书馆地下一层的350人报告厅和李政道研究所100人报告厅经常爆满。尤其是近一年,活跃在物理、天文和量子领域的超级大牛科学家接连到访,分享学术领域最前沿科学研究,吸引了大批年轻学子关注世界聚焦的重大科学命题。

与之同时,来自李政道研究所的一系列创新研究也开始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关注到坐落在东方之珠上海的这家年轻学术机构,他们带着好奇心和雄心到访李所,甚至落户李所。

就在最近,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点任务和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张江科学城的李政道研究所实体建筑建造工程正紧锣密鼓推进着,已进入地面建设阶段,预计明年竣工。而在“筑巢”的同时,要发力成为世界知名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的李所已呈现“引凤”效应。

把目光投向整个宇宙

“101-1,所长办公室,Frank Wilczek(弗兰克·维尔切克)”走进李所,一栋掩映在闵行校区绿荫中的红砖小楼,大厅旁第一间就是所长维尔切克的办公室。2年前的9月,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受聘成为李所首任所长。

图说:维尔切克在交大闵行校区的办公室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摄

维尔切克是学术界享有盛誉的理论物理学家,曾于200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等。维尔切克宽泛的研究领域、至今依旧活跃在学术前沿,以及参与国际合作的积极意愿,正是李所需要的。

李所是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依托上海交大建设,于2016年底挂牌成立。经过两年多各方支持和努力,三个研究部都奔跑发力,已经逐步形成团队,聚集了不少领域内的顶尖学者,也吸引了大量优秀青年学成归国。维尔切克一上任也进入快节奏模式——领衔李所科学事务委员会,从研究规划、团队建设、人才引进的标准和程序,到学术活动组织等学术事宜都定期主持讨论,每年秋季也是他在上海密集开展工作的繁忙时刻,其余时间也定期通过视频会议等形式持续开展工作。此外,加盟之后,维尔切克很快参与并帮助李所组建了一支集结近20位国际顶尖物理和天文学家的国际咨询委员会,为其建设出谋划策。

“T.D. Lee Institute(李政道研究所)”也渐渐在学术领域崭露头角。2018年李所在暗物质特性、拓扑超导量子计算、实验室天体物理、量子色动力学、冷原子、量子光学、精密测量、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与星系团、对撞机物理、新原理加速等各研究领域发表SCI论文超过100篇,此外还有作为合作者加入国际大科学合作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

图说:李政道研究所张江实验楼效果图 来源/李所供图(下同)

“如何通过方程来解释宇宙最深刻的原理,是爱因斯坦的梦想,也是李政道的梦想。令人激动却又有点令人沮丧的是:我们已经有了方程,却还不知如何解方程。”探索未知,维尔切克始终充满好奇心和雄心,他认为近年物理学发展迅猛,解决了很多问题,也提出更多创造性问题亟待解决,这需要交叉、整合,需要科学家共同努力。

今年,国际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领域著名专家和领军人物,原东京大学宇宙物理学与数学研究所教授、德国汉堡科学与人文科学院院士柳田勉(Tsutomu Yanagida)全职加盟;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教授约翰艾利斯(John Ellis)等被任命李所高级访问学者,他们带学生、做讲座、办研讨会与李所研究者一起工作。

让科学家放开手脚

李所最大的吸引力是可以预见的、令人振奋的未来。铸就这份欣喜,不外乎“和谁一起”,以及“能做什么”。

正在张江科学城紧锣密鼓建设中的李所实验楼将为科学家们“添翼”。位于孙桥科创中心单元,总用地面积约41亩,总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支撑三个研究方向,将重点建设三大实验平台。暗物质与中微子实验平台将完成30吨级的液氙粒子探测基础设施的研发,为实现对暗物质和中微子研究世界最灵敏的探测提供条件;实验室天体物理实验平台将利用高能量密度激光进行实验室中再现和研究特定情况下天体的物理变化过程,并研究轴子的产生;拓扑超导量子计算实验平台将研究拓扑超导材料、研制拓扑超导量子计算器件,为拓扑量子比特计算的科学问题进行基础性、前瞻性的探索研究。李政道研究所的科研选题以面对人类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为核心,从事物理和天文方面的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围绕李政道先生所期望的‘寻找宇宙极大与极小的关联“,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深刻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与当代科技发展最相关的基础科学。

图说:未来李所实验楼的球型空间将成为科学家们交流智慧的空间

李所建设瞄准玻尔研究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等“世界顶级前沿科学研究所”。但要真正成为影响世界的科研机构,成就一批顶尖科学家,产出重大原始创新,除了硬件建设,更要软环境的支撑。“科学家要从繁杂的日程事务中解放,才能放开手脚去做学术的事。所以李所目前努力推进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让科学家‘松绑’。”相关人员表示,目前上海交大作为李所依托单位,为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在此基础上,李所正在探索改革机制,尽量为科学家们提供服务支持。

另一方面,一流研究机构之所以能成为圣地,不断产生影响深远的学术思想,正是源自其学术氛围。因此,李所也在营造科学家自由交流碰撞方面花心思。例如,未来两栋张江李所实验楼的球型空间就将承担共享交流的功用,空间计划陈列科艺作品,让研究者们可以在咖啡浓香和艺术激荡中碰撞智慧火花。

尽管一切还尚处起步阶段,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或许能对李所已经形成的氛围略见一斑——闵行小红楼的走廊展板几乎没有空闲,高频更新展示各类即将开展的学术活动海报;几乎每天都有各类学术大小讨论会,大小会议室、讨论室或演讲厅的墙壁上的白板,总有科学家们在上面写写画画。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