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21日-24日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先进技术展是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的五大专题展之一,已成为东盟各国了解中国科技发展、寻找技术合作、获取发展商机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今年的先进技术展位于南宁国际会展中心B2、D3、朱槿花厅以及室外展区,展区面积达4202平米,目前共有180家企业和机构组织了434项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参展,重点展示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智慧城市、互联网+、大健康创新技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成果及产品。
有哪些亮点?
亮点一,东盟国家参展国别覆盖面更广。
今年将有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越南等5个国家组团参加先进技术展,参展国别及参展人员数量居历年之首。参展单位30多家,参展企业数量及参展项目均创新高。展览面积比去年增加了100%,先进技术展的东盟色彩更浓郁。
亮点二,参展项目技术水平先进高端。
国内众多知名企业以最新科技创新产品参与展览,如华为的5G、人工智能、自主可控、智能家居等;深圳大疆的无人机系统、手持影像系统与机器人教育等;武汉华中数控的全数字总线式高档数控系统、高精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信息通信服务、助力产业互联的数字化平台、政企管理数字化转型平台等;全国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展示的台湾大学的“多醣体”先进成果、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甘蔗肥料伴侣和中劲系列微生物肥料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养分专家管理系统等。
亮点三,展区设置契合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契合《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国家发展新战略,在先进技术展B2展区特设科技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创新成果展区,重点展示与自治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西南交通大学,以及广西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相关的重大科技成果,如西南交通大学的高温超导磁浮演示模型、基于大数据的公路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广西大学和广西路桥集团的合江长江一桥等,凸显科技创新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亮点四:科技创新,科普先行。
中国科技馆首次参加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为展览带来科普元素,以“华夏·智慧”、“流动·普惠”、“创新·发展”、“教育·服务”为主题,通过流动科普展览、中国古代科技展览、创新科技成果展、科普场馆教育活动四大模块,向东盟国家介绍中国科普模式及科普新理念,展示中国高质量科技教育资源,充分凸显科技人文交流主题。
亮点五:围绕中国东盟合作热点领域,打造精准对接推介会。
结合中国和东盟创新合作热点,设置东盟合作需求推介对接会,精准构造对接内容,邀请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越南等7个东盟国家以及国内知名科技企业推介对接,推介国别覆盖面更广,参与数量更多。新加坡首次深度参与技术推介展示,专设新加坡合作需求专题推介会,以南洋理工大学和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项目为依托,向国内推介新加坡先进适宜技术,寻求合作契机。另设海洋科技、北斗技术、大农业及医药大健康四场专题对接会,挖掘科技合作潜力,促成科技成果项目落地。
有哪些参展单位?
B2展区:集中展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广药集团、武汉华中数控、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区内知名科技企业,并设置科技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创新成果展区, 集中展示与广西深度合作的国内一流高校、区内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研发的,能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的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凸显科技创新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D3展区:中国—东盟创新合作区采用整体特装形式进行展示,主要展示泰国、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东盟国家与中国科技领域相互合作的科技项目和产品,以及有意拓展东盟市场的国内优质企业科技产品,突出中国—东盟创新成果及创新合作。
朱槿花厅:中国科技馆首次参加东盟博览会先进技术展,为展览带来科普元素,以“华夏?智慧”、“流动?普惠”、“创新?发展”、“教育?服务”为主题,通过流动科普展览、中国古代科技展览、创新科技成果展、科普场馆教育活动四大模块,向东盟国家介绍中国科普模式及科普新理念,展示中国高质量科技教育资源,充分凸显科技人文交流主题。全国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展示台湾大学的“多醣体”先进成果、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甘蔗肥料伴侣和中劲系列微生物肥料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养分专家管理系统等。
科技支撑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创新成果展有哪些展示项目?
(一)铁路方面:
(1)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交通出行新方式、安全监测)
高温超导磁浮项目:全球领先的高温超导磁浮技术,新型的绿色环保节能型交通工具,对我国现有轮轨高铁交通起到有序的延伸和补充,促进了相关学科及系统关键技术及衍生产品的发展,引领西部通道交通变革,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新型卧铺动车组模型:新型卧铺动车组单车定员增加50%,解决目前铁路运营中面临的能源和成本问题,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运输能力。
高速铁路道岔监测系统:系统可实现岔区钢轨裂纹伤损、岔区无缝线路状态、岔区视频巡检等多项监测功能,为实时评估道岔的工作状态,就状态异常提供及时报警信息,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高速列车行车安全。
线路障碍自动监测报警系统: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穿山越洞较多,该系统适用于隧道出入口、艰险山区、以及崩塌体落石区域,对侵入列车安全运行限界内的异物进行自动化识别,实现零漏报,低误报,为列车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2)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轨道交通用铝)
助力轨道交通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产品广泛应用于“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地铁、跨坐式单轨、现代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车体,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建设提供轨道车辆用枕梁,牵引梁,横梁等重要受力结构材料,产品力学、耐腐蚀、抗疲劳等综合性能优异。
(3)咪付(广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安全检测设备)
全态识别技术闸机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身份识别技术,根据用户的人体姿态特征进行身份验证,识别效率快且准确率高、安全性好,实现了走过即识别,能有效解决高铁、地铁海量人口的出行效率、安全通行等问题,提高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二)公路方面:
(1)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公路桥梁)
合江长江一桥模型展示。超500米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关键技术解决西部陆海新通道桥梁建设中结构稳定控制难度大、施工安装风险高、管内混凝土密实度难以控制的三大难关。
(2)桂林理工大学(公路桥梁建设缆索)
自感知预应力锚具和拉索产品展示。桥梁等工程建设中锚具和拉索与工程安全密切相关,但其受力状态难以可靠监测,新型的自感知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可解决施工程的安全性问题,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支持。
(3)广西尚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路建设地质勘查、预警)
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利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结合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网络技术等建立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减少新通道建设中的地质自然灾害。
(4)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广西)(交通大数据)
空地智联信息系统:推动广西公路、航空、铁路、海运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以广西为中心、辐射西南、中南和东盟国家核心综合交通信息枢纽的发展。
(5)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交通大数据)
城市超脑(协同指挥中心)平台展示:实现城市路网、路段、路口交通流量、拥堵状况实施精准监测及短时预测,并通过信号优化、诱导发布等控制手段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路口通行效率10%以上。
(6)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公路交通出行)
E100、E200车辆模型展示,5G自动驾驶技术视频展示,东风新能源物流商用车模型展示。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运输提供支持。
(三)海洋方面
(1)广西新未来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港口)
“智慧港口”是以现代化基础设施设备为基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输业务深度融合为核心,实现港口的智慧管理,提供了集装箱港口智慧化组织、建设、管理的新业态(泊位及陆域堆场使用效率大幅提升),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交通、物流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
(2)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海上多功能高速双体船、双体高校救援船)
中船桂江造船有限是广西造船业首强、中国造船业建造中、小型船舶首强之一,是建造3000吨级民用船舶的理想之选,有单船体、双船体、三体船、全铝合金、混合合金钢等船型,将为海洋运输提供支持。
(3)广西柳州银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防腐蚀海洋工程用铝)
系列海洋工程用大规格耐腐蚀铝合金板带材产品,通过了美国船级社、挪威船级社、中国船级社认证,为船体制造提供基础材料。
(4)桂林理工大学(海洋探测):
多款激光雷达仪和32通道测时仪:主要包括三代面阵LiDAR,海陆双频LiDAR和高精度32通道测时仪,该系列成果的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极大地推动了高精度快速3D地形测量,海底地形探测和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技术的发展。
(摄影: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