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江苏省工信厅下发通知,实施2019“腾云驾数” 转型升级计划,为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成效突出的企业,提供转型发展所需资源。
“数”创江苏未来,但,数据从哪里来?又该如何用?未来怎么办?三个问题尚待认真回答。使用与共享大数据,还需步步破题。
“大数据不开放,开放的数据不够大”
“数据从哪里来”,这是大数据行业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面临的普遍困惑是:数据既不够大,也不够全。”南京数据与运筹科学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卜晓军认为,这里面牵扯深层次利益问题——谈别人的数据就讲“共享开放”,谈自己的数据就要讲“安全隐私”。
“大数据不开放,开放的数据不够大,这是现状。有的是不愿,有的是不敢,还有的是不能,或者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数据。”作为无锡城市数据资源的“大管家”,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胡逸深有感触地说,“数据,是下一代战略性生产资源。对于农业经济,需让耕者有其田,数据就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田’,我们需要给做产业的人开放数据。”
“虽然大数据概念如火如荼,相关产业发展也得到各地高度重视,但近年来数据开放的进程依然缓慢,数据开放从法律授权的角度、可用性和更新频率等多个维度评估的话,还有许多可继续努力的空间。”在省工信厅大数据产业处处长张北虹看来,从各地层面来说,部门间认识有差异,导致整体发展缺乏一个有效的合作机制,很难形成合力,统筹推动大数据发展尚存难度。
一言以蔽之,数据开放与共享,还需考虑“确权”“合规”“安全”三大问题。
“锤子做好了,不能满墙找钉子”
“锤子做好了,满墙找钉子”,成为业界评价数据应用现状时常用的比喻,很多单位建设了数据平台,却没有应用场景,不知道怎么用。
“解决应用问题,归根到底要理清:不是为了共享而共享,而是为了使用而共享。如果数据使用得当,自然就会共享。”国信优易数据有限公司副总裁万如意认为,这就需要实现数据的“高可用性”。
他举例说,比如“12345”平台需要城管数据,另一个部门综合执法是不是可以用这些数据呢?当然可以。“高可用性、高互用性,需要我们各个数据平台高度融合来推动。”
“不能仅就共享开放去谈共享开放,如果以一个具体应用需求为切入点,跟部门来讨论,对它原有系统重塑或者对数据重新进行梳理,更容易达成合作。”张北虹表示,还需更多地发动社会力量来参与到数据的挖掘和价值的释放过程当中来。比如说借助于大赛的形式,实现定向开放。
如何创造“场景驱动”的环境?卜晓军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江苏大数据联盟,通过创新基地、专委会等,“把产业链的上下游,政、产、学、研、用整合在一起,大家一起找应用场景。”
让数据共享成为城市竞争力
深耕“数据田”,怎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过去,业务和数据是两张皮。如何在一个协同业务系统当中完成业务,同时产生的数据经处理后进行开放,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张北虹坦言。
江苏正在实践。当前,全省13个设区市均设立了大数据管理局,但职能设置上存在差异。“数据不像石油,会有损耗,数据是越用越鲜活。”胡逸介绍,无锡市大数据管理局最近跟浪潮合作做数据治理,大数据局未来扮演的角色是数据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去监督数据这种生产资料的质量,“通过治理数据,让数据在回流过程中呈现更好的数据质量,发挥更好的效率。”
当然,产业发展依旧离不开考核杠杆。胡逸建议,设立反向考核指标,“现在指标导向在于,一个政府部门有多少信息系统。未来可不可以考核政府部门减少了多少信息系统,或者说更多的信息系统是集成在一个大系统里,成为协同性系统。”
“我认为,接下来要打造‘数据共享指数’,核心就是‘上传了多少数据、上传后使用了多少别人的数据’,由此进行排名,既可揭示数据共享程度,也可促进上下级支持该项工作。”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柏华说。
业内人士一直认为,要促进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带动产业发展,最终让数字共享成为城市竞争力。
记者:付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