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中,株洲瑞德尔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简称“瑞德尔公司”)总经理李应新获得表彰。与他同时获得表彰的,还包括“小米”雷军、“TCL”李东生、“比亚迪”王传福、“老干妈”陶华碧等知名人士。
▲李应新与雷军等大咖同台受奖
刚刚归来的李应新回忆起接过荣誉奖章的时刻,仍旧心潮澎湃。李应新为何能与许多国内名企大咖一道获此殊荣?记者走进瑞德尔公司,了解这位低调、务实,相信自力更生、积累沉淀终能拨开迷雾见青天的“75后”创业者。
创立瑞德尔公司,成烧结炉行业标杆
忙,是记者初见李应新,对他最直观的感受。10分钟内不下10个电话,办公人员递交研发方案、敲定洽谈文件、行程安排等汇报、签字事务……
然而,他总能快速地从各项事务中收回思绪,重归当下的采访主题,专注与清晰的思路,体现了他作为管理者、创业者的经验与效率。
“最开始,我们的客户是国内的中小企业,然后多了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与我们合作,现在我们已经走出国门,与国外的知名企业合作了。”作为一家中小企业的负责人,李应新简单总结着创业8年来,公司成长中每一次质的飞跃。
▲李应新(右)在车间指导工作
2011年,李应新离开工作了十余年的企业,创立了瑞德尔公司。这是一家专业生产制造粉末冶金烧结炉的企业,可广泛应用于硬质合金行业、不锈钢烧结、金属陶瓷以及陶瓷手机后盖烧结等高端领域。
创立之初,企业的业务范畴仅限于维修和改造客户的烧结炉,最初的几年里,只要有订单,李应新接起来就干,他觉得每一个客户都是大客户,每一笔单都做扎实,留下好的口碑,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
“那时候,好的烧结炉产品来自国外,德国的最有名。”李应新说,进口产品性能好、技术强,但成本太高,而且售后服务麻烦,是国内许多客户频繁吐槽却又无力改变的现状。在这种背景下,李应新带领团队开展研发,消化和吸收进口设备的优点,经历数千日夜的钻研试错,终于研发出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烧结炉,获得授权专利23项,逐渐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李应新认为,企业“从0到1”的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无数个日夜的技术攻坚、为客户精准服务、甘于沉淀的积累才实现的。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
产品走出国门,欧盟企业也来采购
放眼国内的烧结炉市场占有率,瑞德尔公司已经占据60%以上。在株洲本地,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其技术和服务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15年,瑞德尔公司的产品还走出国门,如今在日本、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开辟了市场。曾经出口给中国烧结炉的欧盟企业,如今也反过来购买瑞德尔公司的产品。
与海外名企的合作,李应新并不仅仅是盯着经济效益,他认为这些合作无异于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从中学到了专业技术、管理之道、严谨的作风等。
产品第一次走出国门时,没经验的他出了不少糗。“当时我们有翻译,但我们的专业性较强,翻译并不懂很多专业术语,所以上午的交流磕磕绊绊的,让日本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对我们的印象大打折扣。”李应新说,半天下来,对方认为没有再谈的必要,意欲取消下午的会谈。情急之下,他想到了本地另一家企业“特科能”。
“这家公司和日资企业有丰富的交流经验,所以我辗转从他们那儿借了一位翻译过来救急。”李应新说,在新翻译的帮助下,客户对瑞德尔公司有了新的认识,态度发生了大反转,当下便制定了产品测试计划、第二次商谈时间,还热情邀请李应新赴日考察。
这次之后,李应新开启了海外市场,并把与名企合作中所学到的东西,消化应用到自己的企业中,加快了公司内部的分工协作、技术升级速度,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名企向他的企业抛出了橄榄枝。
创业的背后,是家人的支持与鼓励
越来越多的订单帮助企业实现了效益增长。如今,企业位于新马金谷的新厂房正在加紧建设中。“现在的厂房制约了产能提升,订单太多了,我们开始选择性地接单。等明年16000平方米的新厂房投产后,我们的发展又将跨出一大步。”李应新说。
为了实现这一大步,李应新付出了太多努力,他认为如今最困难的地方是时间不够、精力有限。几年来,李应新出差的航班时间,一直定在早晨7点以前和晚上8点半以后,这样他就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客户的电话。
也因为忙,他自认疏于对家人的陪伴。为此,他制定了家人陪伴计划并严格执行,确保每周和孩子们共进一餐,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与成长,过年带着父母、妻儿赴外地旅游,充分享受与家人的团聚时刻。
“这是每一个创业者都面临的问题,幸运的是,我的家人充分地支持我、鼓励我,让我在创业这条路上能心无旁骛地一直向前。”李应新说。对话李应新
记者:此次在现场接受表彰时,有何感受?
李应新:心潮澎湃。现场非常庄严,我也和许多企业大咖进行了交流,比如“小米”的雷军,上一届获奖的湖南企业家代表“步步高”的王填等。虽然是很短暂的交流,但我从中认识到,任何一行都需要脚踏实地去做,否则拿不到这个荣誉,而且荣誉肯定的是过去,不代表未来。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享受,而是该回归平静,继续“爬坡”,继续创造,这才是创业者的精神。
记者:家人对您如此忙碌的状态是什么态度呢?
李应新:家人都很支持!我已经连续5年春节都和家人在外地过年了,享受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我小孩在幼儿园说爸爸是做炉子的,老师问是藕煤炉子吗,孩子点头说是的。看来我还是得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彼此。
记者: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您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李应新:对我个人而言,可能是性格原因。我一直认为只有认真做事才是对自己负责。做企业时,认真做事、把事做好,就是对客户、对员工负责。我相信自力更生,不相信走捷径。我和员工一起排队吃7元的食堂午餐,去年行政部门核算下来,我一年的加班时间达到2000小时左右。员工们也加班多,我和他们一起在公司吃住,没有特殊。大家都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来源 | 株洲晚报
记者 | 谭昕吾
编辑 | 谭俊杰(见习)
审核 | 匡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