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是一场国家盛典。
2019年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将组织国庆阅兵的预告。
承载着全面展示7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伟大成就、突出反映人民军队改革重塑时代风貌、汇聚推进民族复兴磅礴力量的内涵意蕴,这次阅兵万众瞩目。
阅兵集训点荣耀是主题词,表达着国家的威严与军队的力量。受阅官兵从全国各地赶来,他们,正成为这辉煌历史的亲历者。
在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这里,究竟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
队员在训练(图/孙雪松)
1.在恢弘与静谧之间
阅兵准备工作来得更早一些,为了这一刻,有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为此筹备着。于受阅官兵而言,正式阅兵前,需要经历很多复杂的步骤,包括初期选拔、集中训练、合练、预演等,最后才能在国庆节当天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微小失误,都有可能抱憾终身。
军乐团在演奏(图/侯松洋)
每天,不到五点,就有队员去楼前自发练习踢腿,然后陆续会有很多人起床,洗漱声、口号声不断交织在一起。虽然会在时间上有微小差异,但到七点的时候,大家都会去食堂吃饭。然而,仅仅十几分钟后,他们又会匆匆离去,只剩下身穿白色外衣的炊事员。
阅兵场里的晚会(图/尹威华)
上午的训练长达4个小时,期间只有1次短暂的休息,每当这时方队都会变着法子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帮队员们释放训练的疲劳与紧张。下午的训练,会从午休后持续到晚饭前,部分人晚上还会自己加练。队员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晒得发烫的水泥路上度过,帽檐的遮挡下,他们的脸上都形成了泾渭分明的黑白交界线,但大家“乐此不疲”,经常相互比较晒黑了多少,然后戏称这是“阅兵脸”。
黑白可见阅兵脸,是官兵引以为豪的“勋章”。(图/曾宝)
从清晨到黄昏,再到清晨,在阅兵训练场每天都能听到车轮碾过混凝土路面时发出的轰鸣声。与徒步方队队员不一样,驾驶机甲装备的队员每天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处理自己和不会开口的“战友”的关系,他们能够感知刹车的心跳和发动机的体温,当登上战车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会成为战车的一个零件,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军事博物馆里那些铸铜的英雄雕塑。
队员驾驶装备车在阅兵训练场演练(图/陈立春)
2.用另一种方式去看阅兵
在阅兵场,受到最多关注的是即将在国庆当天出现在长安街上的受阅队员们,然而,还有更多东西需要被感知。
有时候你会看到翅膀上有黑色斑点的白色小鸟行走在这里的大街上,周围是坦克和战机,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预演的时候,远在几公里外的房间内都能听见飞机的起飞声,那是一种低沉的轰鸣声,当它起飞时,气流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轰鸣声有时会和蝉鸣融合在一起,让人有那么一瞬的失聪。
飞机起飞的时投在地上的影子(图/韩明坤)
在营区里,每幢楼前都安装了3排电话亭,休息的时候,有的队员会在这里呆上一整个中午,将有限的休息时间全部投入其中。在这里,他们会和其他大部分时间完全不一样,变得柔软。因为保密的缘故,电话那头或许对他们的工作知之甚少,但是这些并不妨碍他们袒露出自己最私密的情感。
(图/尹威华)
凌晨,整个营区仿佛就被按下了启动按钮,后勤保障部门开动了起来,为了安全而高效地度过一天,会有很多很多工作需要做,看似简单的任务近千人为此奔波着。
向训练场内运送物资的保障车辆(图/吕波)
每个方队都有自己的给养员,他们会和其他保障人员一起为受阅队员制定合适的食谱菜单,准备一日三餐以及加餐和训练间餐。给养员们个个经验丰富,深知为阅兵定制食谱的最大原则永远都是“安全”,所以食物食用前,都会经过严格的毒物抽检、感官检查和理化检测。此外,他们还会根据季节变换及时调整食物配比。
在后厨忙碌的给养员(图/仵朝阳)
3.富有经验的老队员与萌新们
阅兵经验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出来的,能够参与到这种大型活动是所有官兵都引以为豪的事情,参加过三次、四次阅兵的队员,就显得格外“德高望重”。而富有经验的队员,除了参与到队列练习之中,他们身上往往还担任着其他的职责,比如作为领队,比如作为队长,又比如作为教练……
对于老队员李旭而言,阅兵就像一场“收集游戏”。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他作为原第二炮兵某装甲方队领队出现在阅兵场上。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他被任命为原第二炮兵指导组安全管理组组长,进行全组的保障工作。2017年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他担任火箭军副总教练。而这一次,他成为了方队中的一名队员。虽然身份一直在变化,对于阅兵的执着却未曾改变。
站在电动车上指挥的教练们,同样也为阅兵竭尽全力(图/侯松洋)
对于年轻队员,往往用另外一种方式去理解阅兵。他们感到,能够在年少时就参与到这项伟大任务之中,是足够幸运的,接受检阅是在表达信念的力量。
年轻战士会从训练中寻找乐趣,他们运用自己的物理知识去计算队伍最前端的军乐团演奏的进行曲对远在街末尾的方队的节奏会不会产生影响,去计算那些奇怪的教具在实践上究竟有没有效果。
爱国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流行的憧憬,成为这个时代的背景声。
就像这个夏天最流行的那句歌词: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4.场外的世界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当国庆阅兵的消息公布以后,网络上就开始流传各种各样的猜测,不少媒体盘点了历次国庆阅兵,从时间、内容到服饰、装备,事无巨细。但在其中,点击量最高、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对历届阅兵的回顾,那壮观恢宏的场面,那些整齐划一的动作,哪怕过去了这么多年,依旧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
燃。
热血沸腾。
热泪盈眶。
人们的感受颇为相似,震撼来源于不可名状的神圣感,更来源于对强大国家的归属感,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队员在训练(图/侯松洋)
对这场阅兵的期待和关注,也包括了军迷和自媒体们。军事KOL言之凿凿地预测阅兵时候会出现的飞机、坦克和新型“东风”导弹。这个月的微博置顶话题中,阅兵出现的频率无时无刻不在为这场盛典做预热和倒计时,评论被“饭圈女孩”祝福“阿中哥哥走花路”的新兴话语体系淹没,新一代的爱国“小粉红”自发地开始应援,国家的荣誉与人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富有文化自信的一代人如今用自己的文化符号介入舆论场,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湿透了的军装(图/侯松洋)
5.写在历史上
从本质上看,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军事仪式,是国家重大庆典活动的重要组成。在远离硝烟的和平年代,很多人会对军队有些陌生,因为他们会觉得战争离自己很遥远,但是当你走进军营就会发现,每一个普通战士都时刻准备着,为了和平而献身。
军旅情怀,可以理解为家国情怀,更可以理解为一种纯粹信仰。
阅兵过后,受阅队员将返回自己的部队,这个经历会成为他们永恒的记忆,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夕阳下的剪影(图/孙雪松)
阅兵场的标语振奋人心:“一次受阅,终身光荣;一人受阅,全家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