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厂工人将经过翻修的“企业”号旧锚安装到“华盛顿”号航母上
军评天下
近日,美国《星条旗报》网站报道,美国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重达32吨的右舷锚被重新翻新后,装备在了“乔治·华盛顿”号航母上,并将继续征战大洋25年。而它的另一个锚,也早已被“林肯”号航母收入囊中。事实上,锚只是“企业”号航母“废物利用”的一个缩影,还有其诸如发动机风扇、蒸汽弹射装置、拦阻系统等也在其他航母上继续服役,或者成为零件等待其他航母的召唤。
作为世界第一流的海军强国,好像使用老旧零部件有些不大体面,显示不出美国海军的强大实力。实际上,这恰恰是美国海军务实的体现,也是美国海军能够保持强大持续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使用退役战舰作为零件的来源,是一个世界通用并且十分务实高效的方法。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随着技术的更新进步,一些战舰的设计和性能日益落后,逐步失去市场竞争力,生产厂家不再生产,这使很多现役装备客观上失去了全新零部件的来源,所以只能寻求旧装备缝缝补补。例如乌拉圭海军装备的“乌拉圭”号护卫舰建造于1967年,早就丧失了全新零部件的来源,只好依靠同型舰提供备件,维持“乌拉圭”号的作战能力。
二是旧战舰提供零部件实现了装备利用最大化,因为很多退役战舰虽然失去了使用价值,无法投入高强度作战,但很多零部件的寿命并未到期,为其他同型战舰提供备件可以发挥老旧装备的余热,让其价值最大化,并且也有力保证了现役装备的战斗力。
三是有利于降低装备维护费用,使用崭新的零部件当然是最佳选择,但只适合极少数的国家,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装备的备件都是一个不小的开支,如果能拆东墙补西墙,无疑是一个降低装备维护费用的绝佳手段。就以传统海军强国英国为例,据英国国家审计署的报告,从2013年到2018年,英国海军通过“拆解和替换”舰艇零部件来保持航行和训练的情况增加了49%,主力核潜艇“机警”号和“伏击”号成了“零部件捐献者”。这一现象在一些经费更加紧张的国家海军中更为常见,例如俄罗斯海军,大批现代级、无畏级驱逐规以及各型核潜艇提前退役,成为各种现役舰艇零部件的“露天仓库”,极大缓解了俄国海军战舰维修经费紧张的难题,以最低的成本保证了俄海军的战斗力。
四是有利于提高战舰建造和维修的效率,如果全部采用新装备,部分舰载装备的生产耗时耗力,有可能耽误工期,而如果采用现成的旧装备,则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例如美国海军航母采用的大型船锚,重达25吨,就是一个大铁疙瘩,尽管其技术含量并不高,但因为体积大、重量沉,铸造起来也很费时费力,如果直接翻新现成的船锚,就极大缩短了船锚的工期。事实上,不仅锚这种低技术含量的零部件可以重生,就是舰炮、雷达、声呐等技术含量更高的舰载设备也经常有旧物利用、重上新舰的现象。
从以上分析可见,退役的战舰虽然已经不在一线战斗,但依然具备很高的价值,是一个值得开发的“宝库”,如果随意丢弃实在是暴殄天物,也是极大的浪费。现实中,退役战舰除了作为重要装备的备品备件来源外,还有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处理方式:一是作为博物馆的展览舰艇,承担国防教育功能,并作为景点进行创收,例如苏联海军的“明斯克”号航母和“基辅”号航母,都曾落户我国成为航母主题公园,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二是作为靶舰,为新型武器装备试验或者海军实弹演习提供最为真实的靶标,以测试武器的性能或研究各种战术,例如纳粹德国海军的“欧根亲王”号巡洋舰就成为了美国原子弹试验的海上靶舰,验证了战舰在海上核爆情况下的战损情况;三是低价出售给其他国家,在拆除核心涉密装备,并进行必要的改换装后,让退役战舰在别国海军继续发挥余热,例如美国海军退役的“佩里”级护卫舰及我国海军退役的053H系列护卫舰都是世界军贸军援市场上的抢手货;四是拆解回收,废物利用,例如英国皇家海军的“卓越”号航母就被土耳其船厂拆解,回收了11000多吨黑色金属、600余吨有色金属、110余吨的线缆,甚至部分零部件还重新卖给英国海军,创收1亿多美元,着实狠赚了一笔。
所以,使用退役战舰上的装备作为备件,让其浴火重生,是一件特别光荣和务实的举动,不仅不跌面子,而且值得点赞。(刘征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