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龙猫
环球网9月17日报道称,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DRDO)在印度南部吉德勒杜尔加测试新式的塔帕斯无人机时,无人机意外坠毁,不过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外媒称塔帕斯无人机是印度山寨版"捕食者",不过DRDO并未确认这种说法。但是本次无人机测试失败,导致印度的无人机计划再度受挫。
"塔帕斯"无人机源于印度的"鲁斯图姆"计划,是印度自行研制的一款先进大型无人机。实际上印度的无人机研制计划起步并不晚。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就已经开始组织对无人机技术的研究工作。从1980到2000年的20年时间内,印度先后采购了"搜索者"、"苍鹭"、"云雀"等多种型号的无人机。而有趣的是,所有这些无人机都是以色列研制和生产的,可以说印度对于以色列的无人机有着近乎于偏执的信任和好感。
在充分接触以色列无人机技术,并且实际使用过多款以色列无人机后,印度DRDO正式开启了"鲁斯图姆"计划,以研制自己的各型无人机。在整个"鲁斯图姆"家族中,第一个型号被称为"鲁斯图姆-1"型,是一款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该机于2001年正式立项研制,而到2009年11月才造出第一架原型机,不过秉承印度军工一贯的作风,这架"鲁斯图姆-1"在首次试飞时即告坠毁。而时隔一年之后,第二架"鲁斯图姆-1"型才实现正式的首飞。不过也只是首飞成功,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本次坠毁的"塔帕斯"无人机最早称为"鲁斯图姆-2"型。不过这鲁斯图姆-2型其实和最早的鲁斯图姆-1型根本风马牛不相及,是一款完全独立研发的全新无人机。按照DRDO最初的计划,塔帕斯无人机原本应该在2013年首飞,不过以印度军工习惯性跳票的作风而言,该机在2016年首飞其实也不算"延迟",毕竟和LCA比起来,这个进度可以说已经很靠谱了。
根据印度媒体公开数据显示,"塔帕斯"无人机长9.5米,翼展20.6米,空重1.8吨,载荷能力350公斤,最大速度225公里/小时,巡航速度125-175公里/小时,实用升限10668米,转场航程1000公里,续航时间24小时。从外形上看,该机采用双发常规气动布局设计,机头有一个大鼓包,内部装备一部合成孔径雷达,用于侦察监视,两台发动机则镶在机翼的发动机短舱内。"塔帕斯"没有采用无人机常用的双舵双垂尾布局,而是采用了常规的单尾翼设计,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架袖珍版安-30小型运输机。
印度媒体还自豪地宣称,除了发动机来自俄罗斯以外,"塔帕斯"无人机的机身框架、起落架、数字化飞控系统、导航系统、机载雷达和电子设备等都由印度企业自行生产。而且配置水平很高,根据印度媒体的介绍,塔帕斯无人机除装备有合成孔径雷达外,还装有大型光电观瞄系统,该系统以吊舱方式吊挂在飞机下方,其最大作用距离可达40公里。"塔帕斯"无人机在有中继制导的情况下,最大作战半径可达350公里,单从参数上看,确实是一款还不错的综合侦察机。
不过,该机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是印度生产的。从1975年印度无人机立项研制至今,45年时间,印度一共就捣鼓出两款无人机,而且如今第一款无人机已经没有下文,第二款无人机则刚刚坠毁,为什么印度无人机工业发展如此困难?其实核心原因无非是印度的工业和科技底蕴实在太过于薄弱。尽管无人机的设计难度比有人驾驶飞机容易,但也是复杂的航空平台。以机体气动外形为例,涉及到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模具技术、材料技术、精密机械加工、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一系列基础科学、经验和技术,不但要求设计人员拥有雄厚的流体力学知识和丰富经验,还要通过风洞无数次的吹风试验。而印度如今连一个像样的风洞都没有,靠着测绘仿制的方式来研制无人机,不坠毁才是奇迹。
不过,对于印度而言,飞机坠毁什么的,已经是国家发展的常态。坠毁了,再造一架就是了,何况又没有死人,这已经是印度军工科研工作中少有的情况。更不要说和每年十几二十架坠机指标的印度空军相比,DRDO这个水平在印度,已经可以说相当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