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龙猫
直升机航母,是自直升机大规模应用后出现的一个全新的舰种。这种军舰出现于上个世纪60年代。直升机航母主要分为两个派别,早期的直升机航母其舰体前端和常规的驱逐舰、巡洋舰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舰体后端则设计为宽大的直升机起降甲板,并且配有升降机和机库,可以搭载多架直升机。这种直升机航母的代表有俄罗斯的莫斯科级、法国的贞德级、意大利维内托级和日本的榛名、白根级;不过如今的直升机航母大多采用类似航母的全通型甲板,并在军舰右舷设置舰岛,而且现在除了日本的日向、出云两个级别外,已经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直升机母舰,例如法国的"西北风"级、英国的"海洋"级等,都设计有宽大的船坞,除了具备搭载直升机的能力外,还能搭载两栖作战舰艇,执行两栖作战任务。这种直升机航母通常还有一个称呼——两栖攻击舰。
苏联曾经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特别是其陆军力量在冷战时期令整个世界望而生畏。有记载称在1980年代苏联最鼎盛的时期,曾经装备有多达55000辆主战坦克,其中超过11000辆是先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而西方当时总共只装备有约26000辆主战坦克,而且更要命的是西方当时的三代坦克才刚刚列装不久,无论是数量还是性能上都完全不能和苏联相提并论。但是在海军方面,苏联当年的红海军就有点不够看了,而且最有趣的是,苏联作为超级大国,却在数十年的时间内没有发展航母这类大型军舰。即使是直升机航母,也只建造了2艘满载排水量1.75万吨的莫斯科级,和西方海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特别是美国研制并大量列装两栖攻击舰后,苏联虽然进行了相关研究却一直没有建造自己的两栖攻击舰。
2011年6月,俄罗斯和法国签署合同,以12亿欧元的价格从法国购买2艘2万吨级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根据计划,首舰"符拉迪沃斯托克"号将于2014年交付俄罗斯海军,第二艘"塞瓦斯托波尔"号将于次年交付俄罗斯海军。但是遗憾的是2014年俄罗斯武力夺取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并宣布与其合并,这让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一下子跌到了冰点,而法国也迫于北约整体的压力,正式拒绝向俄罗斯交付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至此,从苏联到俄罗斯一脉相承的两栖攻击舰计划正式搁浅。
两栖攻击舰,和直升机航母非常接近,都采用全通式的宽大飞行甲板和右舷舰岛设计,所不同的是,现代航母以搭载固定翼战斗机为主,大型航母还配备有斜角甲板,以便同时满足飞机起降的需要。而两栖攻击舰大多采用直通甲板,并且以搭载各型直升机为主要作战力量,有些也可以搭载垂直/短距起降的固定翼战斗机,但是并不以战斗机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同时两栖攻击舰的船舱宽大,内部容积大,适于运送大量的人员和装备,并且两栖攻击舰还设有坞舱,可以携带机械化登陆艇或者气垫登陆艇,以方便对岸投放兵力。和航母相比,尽管两栖攻击舰的制空能力较弱,但是由于其设计有多项专用设施,因此综合作战能力反而高于航空母舰。
两栖攻击舰在战时不但可以执行两栖作战任务,还可以通过搭载的直升机,执行反潜、巡逻、扫雷等多种作战任务,因此在任务多样性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而且两栖攻击舰还能执行撤侨、人道主义救援、海上搜救等非战斗任务,可以说是一款用途广泛的军舰。如今即使是在西方国家,由于航母越来越贵,所以能建造并使用航母的国家越来越少,除美国外,仅剩下法国、英国两国,而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所谓"航母",都自带了坞舱,可以算是一种变种的两栖攻击舰。对此意大利还将其新造的"加富尔"号称之为航母,而西班牙则直接将其新建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号称之为"战略投送舰",连航母的名头都直接放弃了。
作为世界大国之一的俄罗斯,尽管承受了苏联解体带来的巨大伤痛,但是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的底蕴还在,这是任何国家都不敢小觑的。不过由于苏联解体,当年苏联技术最强大的多个造船厂都被划归了乌克兰,所以俄罗斯实质上已经丧失了建造大型军舰的能力。从1991年至今,俄罗斯船厂为本国海军所建造的最大吨位的水面舰艇大概就是去年服役的11711型坦克登陆舰了,而11711型登陆舰的吨位只有5000吨。
为了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海外权益,俄罗斯自然也需要这种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两栖攻击舰。但是无奈自己无论是技术力量还是造船厂的客观条件,都不具备独立建造大型两栖攻击舰的能力,所以俄罗斯只能对外购买。而在被法国拒售后,俄罗斯外购两栖攻击舰的可能性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自己动手建造成为唯一的选择。据俄罗斯媒体援引造船领域两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俄罗斯首批两艘通用登陆舰将于2020年5月在克里米亚的刻赤市造船厂开工建造。
不过这一单对于法国而言,有点亏大了:原本法国出售2艘2万吨级两栖攻击舰,堪称是大手笔,但是由于整个北约,特别是美国的压力,法国不得不取消和俄罗斯的交易,不但原先俄罗斯的12亿欧元订货款要退还俄罗斯,还得额外再赔上9.5亿欧元的违约金。不过,有时候想想法国也不亏——毕竟北约和俄罗斯对峙了那么多年,法国这样突然跑去向俄罗斯出售如此大型的海军装备,本身就是一件不怎么靠谱的事情。如果法国人不是那么见钱眼开的话,起码不会吃这么大的亏。所以做生意,有时候也得"讲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