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炮炸碉堡,飞夺泸定桥!神奇“功臣炮”,对越作战再显神威

发布时间:2019-09-13 17:56:39   来源:东方头条   点击:
作者:苍山论剑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在军博的一个展柜里,陈列着一对“冤家”。主角是一门老旧的迫击炮,虽然有些斑驳、还有

作者:苍山论剑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在军博的一个展柜里,陈列着一对“冤家”。主角是一门老旧的迫击炮,虽然有些斑驳、还有些普通,但是炮架支撑着身管,显得十分神气。在迫击炮的下方,平放着的是一把做工考究的日式指挥刀,刀身没有被拉出鞘,似乎在刀鞘内呜咽。

这把指挥刀的主人,正是在抗日战场上被八路军战士一炮毙命的日本陆军中将阿部规秀,在它上方昂首挺立的,正是击毙阿部规秀的那门迫击炮。

击毙阿部规秀的迫击炮和阿部规秀的指挥刀

1939年11月6日,有着“名将之花”之称的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率部进犯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黄土坡地区遭我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第一团阻击。激战中,第一团团长陈正湘发现距自己800米的一处院落有大量日军军官活动,他敏锐地判断出该位置即为日军临时指挥所。陈正湘立刻命令所属迫击炮连,对日军临时指挥所实施火力打击。炮手赵二喜受领任务后,迅速在合适位置架起迫击炮、赋予完射向、调整好标尺,紧接着两发炮弹应声而出。“轰”“轰”两声,炮弹在院落里炸开了花,两发全中。赵二喜不仅成功摧毁了日军临时指挥所,而且将阿部规秀炸死,极大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嚣张的气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信心。

抗日战场让日军闻风丧胆的迫击炮

(一)抗日战场上唯一能够压制日军的武器

相比较其他重火器,迫击炮在中国战场上出现的时间很早。1912年满清倒台后,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各路军阀奉行“有枪有炮、化地为王”的信条,不遗余力地买武器、造武器。当时在各类武器中,军阀最钟意迫击炮。他们不仅从扶持自己的列强手中购买迫击炮,而且在自己的兵工厂里造迫击炮,于是国产迫击炮应运而生。

早期的国产迫击炮中,最出名的当数民

20

82

毫米迫击炮。

1931年,中国曾经派一批军械制造专家出国考察,回国后借鉴法国当时最新款的布朗德1930年式81毫米迫击炮,设计制造了一款82毫米迫击炮。当局测试了这款迫击炮,感觉性能良好,就安排南京的金陵兵工厂制造。因为1931年是民国20年,所以这款在1931年定型制造的迫击炮被称为民20式82毫米迫击炮。

民20式82毫米迫击炮,注意座钣是矩形

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受限于钢铁产量,国产武器中唯一能够批量生产的重火器就是迫击炮。

1935年到1947年间,光金陵兵工厂(后迁至重庆,也称21兵工厂)

生产的民

20

式迫击炮就多达

11211

,这个数量比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生产的迫击炮数量还要多。

所以,算上汉阳兵工厂和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等地生产的其他型号迫击炮,以及从国外购买的迫击炮,在抗日战场上我抗日武装唯一能够压制日军的武器就是迫击炮。迫击炮一度也是国军中主要的远距离压制武器,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极大作用。有人甚至估计,迫击炮是在抗日战场上打死日本侵略者最多的武器。阿部规秀丧身于八路军的迫击炮之下,并不奇怪。

抗日战场上我抗日武装唯一大量装备的重火器—迫击炮

(二)三炮炸碉堡,飞夺泸定桥

相比较国军,无论是早期的红军还是后来的八路军因为武器装备落后,十分珍惜数量稀少的迫击炮和迫击炮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没有自己的兵工厂,迫击炮和炮弹的主要来源是缴获。直到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

红一军团终于利用缴获的几门迫击炮和三七平射炮组成了两个炮连,勉强成立了炮营。当时担任炮营营长的,正是建国后担任炮兵副司令的赵章成。

开国少将赵章成

因为是白手起家,所以我军一直高度重视迫击炮兵的训练。长征途中,我军迫击炮兵在强渡乌江、攻克遵义、飞夺泸定桥、血战腊子口等著名战役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最精彩的当属赵章成在飞夺泸定桥时命悬一线的操炮。

1935年5月24日晚,红军先头部队成功占领泸定桥东岸安顺场,并计划于25日强渡大渡河。但是事先早有准备的敌人已经将泸定桥拆的只剩铁索,而且在泸定桥西岸修建了碉堡。为保证突击部队顺利通过铁索桥,夺下泸定桥西岸,党中央将摧毁敌碉堡的任务交给了赵章成。

赵章成在飞夺泸定桥时三炮炸碉堡

由于长征以来连续作战,又没有条件补给,当时赵章成手上只有3发迫击炮弹。在命悬一线的时刻,赵章成凭借高超的操炮技术,发发命中,用3发弹成功摧毁敌碉堡,保障了十七勇士夺下泸定桥,保证了红军顺利渡过大渡河,在危难时刻挽救了红军。

(三)神奇“功臣炮”,越战显神威

迫击炮发展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1342年阿拉伯人使用的“摩得发”原始火炮。比起最早的热兵器——公元1259年我国发明的突火枪,它虽然要晚一个世纪,但1342年使用的“摩得发”与1904年俄国士兵首次使用的现代迫击炮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反观现代枪械与突火枪,两者相比早已物是人非。

一般迫击炮由三部分组成:座钣、炮架和身管。

身管用于赋予弹丸初速,炮架用于支撑身管,座钣用于承受后坐,保证射击稳定性。当弹丸进入身管后,弹丸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完成底火与炮尾撞针的撞击,以此触发火药。火药在密闭的身管内产生气体动力,推动弹丸飞出身管。操作手通过炮架赋予身管一定的方向,这个方向即决定了弹丸飞出身管时的水平方向,也决定了垂直角度,进而影响弹着点的距离。

迫击炮结构图

迫击炮身管发射炮弹原理图

由此不难看出,这一古老的装备其实原理非常简单。但就是这么简单的装备,在我军军史上,广大官兵创造了传奇的技艺。

首先是简便射击。

这是一种在炮架损坏时,炮手只使用身管发射炮弹的技艺。炮手先将身管夯入地下,然后用双手推动身管到需要的射向并固定,以此来发射炮弹。这种方式简言之,就是用身体当炮架。

其次是高射角射击。

这是一种很适合在山地作战时使用的操炮技艺。迫击炮虽是曲射火炮,但射角依旧有上限,如果面前有高山阻挡,在常规情况下可能无法打击山后目标。但炮手如果人为利用小土坡架高架腿,则可以突破迫击炮射角上限,实现高射角射击,打到高山后的目标。这种方式就叫高射角射击。

此外,还有

单炮多发同时弹着

的技艺。

由于高弹道的炮弹飞行时间要略长于低弹道的炮弹,所以如果炮班成员经过长期训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多次完成“发射—调整标尺—发射”的循环步骤,则能实现同一门炮不同时间发射的炮弹同时落地爆炸。这种技艺可大大提高首轮打击的威力,还能以单炮伪造多炮发射的假象。

“炮神”赵章成在教学中演示简便射击

正是凭借这些在长期战争中总结和创造的操炮技艺,我军迫击炮兵在

1979

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屡立奇功。

1979年3月11日,我军第43军128师383团3营加强一个100毫米迫击炮连,奉命在龙头村附近地域阻击越军,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回国。恰好,追赶的越军也选择在龙头村集结。在越军停车集结、准备展开炮阵地时,迫击炮连突然以精确、凶猛的火力打击越军,越军抱头鼠窜。是役,迫击炮连共摧毁越军汽车2辆,火炮若干,打死越军20余人。

也正因为

71

100

毫米迫击炮在越战中的精彩表现,所以越战

功臣炮

的殊荣没有给加农炮、榴弹炮这些

大炮

,而是给了这门

小钢炮

越战功臣炮—71式100毫米迫击炮

(四)前进的时代,不死的老兵

麦克阿瑟曾在演讲中发出“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的感慨。今时今日,我军正在机械化、信息化道路上阔步前行,那个曾经被赤脚步兵亲切成为“小炮”的迫击炮,是否会凋零在历史的长河中呢?

不得不承认,需要身背肩扛的迫击炮在某些方面不太适合现代战争,但迫击炮作为曲射火器在战场上的作用又是其他武器无法取代的。当步兵需要火力打击藏在高山或者掩体后面的目标时,迫击炮是不二选择。特别是在城市巷战中,高楼林立的战场正是迫击炮大显神威的大舞台。

60迫击炮班

为了让迫击炮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战争,我军不断进行研发升级,让迫击炮这个“老兵”实现凤凰涅槃。如近年我军列装的PCP001型82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将过去99式82毫米牵引迫击炮安装在4x4军用越野车底盘上,既发扬了传统迫击炮的作战效能,又实现了迫击炮兵的快速机动。还有PLL-05型自行迫榴炮,通过独特的上装设计,把迫击炮间瞄射击功能与榴弹炮直瞄射击功能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即实现了一炮两用,又实现了火炮的机械化。

PCP001型82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

PLL-05型自行迫榴炮

时代在进步,迫击炮这个“老兵”也在破茧成蝶,迎来新生!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