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MONEY讯 金融科技时代下零售金融该如何进行创新和转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消费金融如何行稳致远?大数据在消费金融业务中的应用会面临哪些挑战?
9月20日,由凤凰网WEMONEY联合银智联主办的2019零售金融科技(北京)峰会暨零售金融科技智库成立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金融业界200余位行业领袖和超过300名金融精英,围绕上述话题,共同探索中国零售金融科技的未来趋势,分享业界最佳实践经验。
图注:峰会现场
会上,还举行了零售金融科技智库成立的仪式,其中还包括了智库学术委员会、智库媒体委员会。零售金融科技智库的成立旨在为中国零售金融领袖搭建与媒体之间、与监管之间、与同行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资源互补和共享。中国零售金融领袖,主要指积极探索零售金融业务的大型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资产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和流量平台的高管,代表着中国零售金融领域的骨干力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图注:零售金融科技智库成立仪式
零售金融拥抱金融科技
会上,多位专家和从业者均表示,当前,科技赋能零售金融,将成为金融业发展必由之路。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提出,在大的时代背景下,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金融与数字化的融合慢慢成为大势所趋,而且在政策层明显可以预期的是金融科技不仅只是赋予金融本身,而且通过金融领域把相对成熟的技术得以应用,进一步推动这些技术在更广的范围服务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大零售时代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与此同时要更好拥抱金融科技,拥抱新科技,同时避免系统性风险冲击。
图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
杨涛表示,零售金融拥抱金融科技有八个方面的思路可以进一步探讨。
第一,需要有战略视角与差异化的策略。不同的机构面临的资源禀赋、外部环境、种种发展策略都截然不同。当前金融机构讨论零售金融并不是跟风一哄而上,也不是跟着别人跑,而是根据自己的战略视野,结合自己的资源禀赋,有差异化的策略,这是重中之重。
第二,数据治理与价值发掘。做零售金融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充分考虑数据如何既做好有效的治理,充分的发掘价值,服务于未来,面向零售客户的特点开发出更多基于新数据的分析模式和服务模式。
第三,离不开优化零售支付的服务体系。所有零售端创新从底层来看,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的支付清算安排。特别是零售支付,这些工具的对应金融帐户体系已经受到冲击和影响,依附于支付端衍生出来的商业模式生态也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对象。无论是讨论零售金融的构建,还是讨论现在所谓的开放银行,种种银行数字化转型当中的概念,从底层可以看到,都离不开支付的设计。
第四,客户服务与渠道整合,零售金融创新应该更加适应客户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实现无处不在的交互,更好的维护客户关系,从客户、用户到伙伴,所有的渠道与服务整合关键在于场景的触达,这也是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零售金融创新当中绕不开的一点,否则你就会距离客户越来越远,更不要谈零售金融整个服务规模的拓展。
图注:峰会现场
第五,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归根结底未来所谓零售金融谈的是面向整个家庭金融,不仅仅是家庭当中每个个人层面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而是在国情特色下,还覆盖了大部分小型生产主体、大量的个体户、工作室、微型企业。这样,零售金融的范围更加广泛。
第六,风控合规与金融消费者保护。因为银行面向零售端进行创新,会更加开放,不断探索一些边界,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金融机构自身面临的风险不确定性在增加,另一方面,与B端用户相比,C端用户风险承受能力更低,更容易引起金融交易当中的纠纷,要往零售端业务进行转型,就要进行大量消费者保护和布局,这和B端截然不同。
第七,组织架构与创新机制,所有金融机构的创新不能只靠口号,不能只靠纸面的战略,归根结底要靠内部,包括组织架构、机制方面,大家愿意往这方面转的改革动力需要机制,否则都限制在部门条线关系当中。
第八,平台型金融合作生态的建设。零售时代,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去触达过去触达不到的场景,不能靠单打独斗,要靠平台共赢,资源互换。
同盾科技副总裁顾威表示,在科技的赋能下,当前适应时代的新零售金融服务将实现客户、渠道和产品的全面延展。在拓展全渠道方面,从线下到线上,从物理网点到远程、外拓,从自身到合作。全渠道的概念不仅仅是各个触点的简单聚合,更要建立全渠道一体化协同机制,真正实现无缝连接、体验一致,使客户在任一触点都能够一点接入、全程响应。在整合全产品上,零售金融产品的内涵也要进一步扩大,要抱有开放合作的姿态,从传统金融产品拓展到全量金融产品乃至非金融产品。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综合解决方案。
图注:同盾科技副总裁顾威
零售金融时代的大数据治理
在零售金融时代,大数据常被提及,有专家提出,目前已经进入一个依靠数据的时代,做零售金融需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应用和治理。
“当前在我们国家正面临一个重大挑战,我认为所有金融科技的创新、新金融的创新,慢慢已经从过去追求资金的时代,过渡到现在更多依靠数据的时代。数据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生产力。做零售金融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充分考虑数据如何既做好有效的治理,充分的发掘价值,服务于未来,面向零售客户的特点开发出更多基于新数据的分析模式和服务模式。”杨涛表示。
具体从经营数据和流量的公司来看,玖富集团首席金融官丁遂提出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他表示,“从我们金融科技公司角度来看,由于我们主要是面对C端用户,同时经营数据和流量。目前主要的难点在于,国内C端居民客户的个人数据体系和个人征信体系“高速公路”的搭建与辐射距离大家希望的理想状态还有较大差距。合规安全、稳健开放的金融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提升。”
图注:玖富集团首席金融官丁遂
详细来看,丁遂认为遇到的难点有三方面:一是个人数据和个人征信的“高速公路”不够完善,各个机构的数据没办法做到统一开放。二是个人的征信表现反映到线上让大家知悉过程比较长,政策上尤其是机制上,都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是对于线上个人征信信息的维护、管理,以及违约成本,没有形成一个法律意识,会导致不应该出现的不良率上升。他提出,个人数据和个人征信的管理应该由某一个有能力的机构来主导的。
怎么才能让数据发挥出最大化的价值?新网银行首席运营官刘波表示,现在不是只要有数据、有团队就可以做在线信贷。大多数人理解的数据其实是基础数据,不能直接用,哪怕是公积金这些数据,里面也有空格,直接放到系统里去,会错漏百出。因为系统无法识别这些,所以首先要做信息清洗,使用统一标准、统一格式,而且有些数据要进行验真。在这之上形成分门别类的主题数据,然后分门别类。在上面形成的衍生数据指标,如逾期,什么是逾期衍生指标?逾期一天、三天、七天、三十天,是逾期衍生指标,衍生指标完了以后才能做模型。
图注:新网银行首席运营官刘波
刘波表示,清洗、分类、产生衍生数据指标后形成的模型并不是单单一个信用模型,如果有人单纯根据一个信用评分放款,绝对会栽个大跟头。大数据可以衍生出很多策略,包括贷后催收策略、风险策略、授信策略、身份识别策略,这些策略相互关联,互相影响,是整体策略,而不是一个单纯的信用评分。
大数据风控的反欺诈实践
刘波介绍,新网银行的贷款全部在手机上申请,没有PC端,在线用大数据评估,99.6%是机器评估,千分之4会交给人工,因为会有一些机器判断的临界点,需要人工去判断。做什么评估?就是反欺诈、信用风险,决定贷不贷,贷多少和价格多少。很多人说有数据,给客户评估完了以后就可以放贷了,实际上还差很大一步就是反欺诈,新网银行这么多人员中间,大概有1/3是和反欺诈相关的。户均万元的在线信用贷款,首先是欺诈风险。今天黑产已经产业化了,如果缺失了反欺诈,一天损失可能上百万、上千万。
当前,金融机构在反欺诈的手段中,人脸识别已经逐渐普遍,然而,刘波却指出,“通用的人脸识别技术如果用在金融上,很多时候已经失效了。你要考虑误杀率和客户体验,必然不能用最严策略,但一旦策略值放宽,就有可能被攻破。因此,人脸识别也必须加上其他策略组合起来用。”
图注:峰会现场
刘波举了一个现实的例子,如今,在线下还有很多中介,每个人进来会交200元报名费,组织在一个会场,集中培训如何申请贷款。中介会教他们美化资料,申请贷款下来还会收几千到几万的服务费。这部分申请的客户不良率很高。
如何进行防范?刘波介绍了新网银行的实践经验,“第一,要把每个城市地理位置打很多个格子,如成都打了2300万个格子,这个大楼申请率突然提高,就把这个大楼申请入口关掉。第二,在拍照时,这个场所内能拍照的墙只有几面,我们对墙的背景进行背景识别,同一时间内背景相似的拒掉。第三,除了人脸的基本技术以外,还会结合手机的位置和手机和人脸的距离,如果距离大于一臂或者是用后置摄像头拍摄的,说明不是本人在拍照,是有人帮忙的,这些都是有问题的。当然黑产技术也在进步,这是一个不断竞赛的过程。所以要招非常多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实战中间一点点往前走的。”
金山云互联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孙锐认为,大数据风控平台要做的就从以前的数据集市慢慢变成一个数据超市,超市有准入规则。很多金融机构做尽调,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了解企业信息、资金情况、团队情况,但不包括基础架构系统情况、大数据风控情况等,在以后尽调过程中可以把这些因素也融入进去作为一个参考项。
图注:金山云互联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孙锐
银行的零售金融转型
谈及发展零售金融的主体,主力军非银行莫属。近年来,在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等因素的影响下,零售业务正在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业创收的重要引擎。
对于银行的大零售转型本质,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提出,所谓大零售转型,本质上是中国银行业在进入到从规模扩张、粗放式经营到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势所趋。商业银行应特别注重紧贴客户需求,通过综合化、全方位的服务满足客户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需求、补齐金融服务短板;通过科技赋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升风控能力,用改革的办法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图注: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刚提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以后,消费金融或者零售金融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仍然是政策鼓励的方向,但在当下,要高度关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风险,既包括审慎监管风险,也包括行为风险。在此基础上守住风险底线,实现行稳致远。
图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银行研究室副主任王刚
王刚认为,现在监管部门高度关注的是微观审慎的风险,即消费贷款被挪用的问题。要重视银行向等级较低的次级客户发放贷款,导致近些年信用卡消费金融领域不良率有快速的攀升;要关注消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的风险,直接会削弱当前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在这个层面,(监管)进一步重申了一系列的禁止性领域,严禁用于支付贷款购房首付款或偿还首付款借贷;严禁流入股市、债市、金市、息市各类交易市场;严禁用于购买各类资产管理产品;严禁用于民间借贷、P2P网贷等。
从消费金融公司的角度来观察,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涛提出,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消费金融业务目前的发展上主要面对的需求侧和供给侧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需要面对数亿级客户,他们对服务要求的便利化程度非常高,使用各类消费金融产品的频率也非常高。在供给侧面对的挑战主要是反欺诈问题,控债的问题,严合规的问题三个问题。
图注: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涛
章涛表示,在消费金融行业当中,数据驱动核心的一点是风险,对消费信贷而言,风控有信用风险控制、反欺诈、催收策略等。当前数据使用需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技术挑战,包括需要解决数据承载平台问题、算法问题、算力问题,二是数据治理的挑战,三是合规性的挑战。
“数据平台也好,算法也好,算力也好,它要解决一大类问题就是从成千上万的数据中提取出信息价值,只有在某一个管理维度、方向上得到支持你决策有用的信息,才能说你的数据是用到了刀刃上。”章涛说。 (WEMONEY 曾仰琳/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