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从日本本土化药企成长为全球性药企,打开了市场天花板,是大部分药企的“老师”。全球化之路有汗水也有欢笑,更多的是高瞻远瞩的布局与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
投资国内药企,与武田对照,我们该有哪些启发呢?进入“全球药品玩家俱乐部”——世界的武田
“从中国走向世界”这句口号伴随着我国产业进入全球供应链,我们向全世界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医药行业的全球生意仿佛局限在低附加值的原料药。而作为亚洲最大的药企——日本武田制药,真正实现了进入全球药品玩家俱乐部,可以从支付能力强的欧美市场赚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医疗市场与日本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武田一路发展过来遇到的问题也可能会是我国药企将面临到的问题。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要像企业经营者一样,思考到企业将面临的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研究思考武田的发展以及未来,对我们投资国内的企业肯定是有帮助的。
世界的武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从1980年起武田就开始走向海外,到了2018年底公司业务覆盖了全球主要市场。最直观的是营业收入区域占比,2018财年,日本国内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不足40%,而其他40%来自北美地区,20%来自欧洲及新兴市场。如下图1,大约从2007年起,公司营收的半壁来自于海外。
图 1 2006-2018营业收入构成*图片来自于广证恒生研报
武田的业务不仅广,而且大,2019年6月,PharmExec公布了2019全球制药50强,公司排名16。2018-2019年3月,公司实现合并营业(合并了2019年1月-3月夏尔收入)收入20972亿日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合并净利润1091亿日元,同比下降41.6%(主要是减值多800亿,行政费用多890亿)。原武田营收未17880亿日元,同比增长1%,净利润3120亿日元,同比增长67.4%。从营收来看,武田在200亿美金量级,而我国最大的药企恒瑞、天晴等,营收还在40亿美金以下。如图2,为武田1991-2018年营收及净利润情况。
图 2 1991-2018营收情况
逃不开的周期——武田的三大发展阶段
1)50~70年代:原始积累的完成
武田虽然早在1781年就由日本人武田成立,但早期是从事中国与日本汉方药的销售,第一次原始积累是20世纪50-70年代。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崛起,二十多年的GDP平均增幅约8.5%,国内消费能力强。1961年完成“全民保险”,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药品价格较高,医生也可从处方药中获得较为丰厚的补偿。日本医药市场规模增速快,1970年超过1万亿日元,1980年达到3.48万亿日元。
武田从开始代理跨国产品,再到自主研发药品,上市了日本第一款维生素及系列产品;之后继续引进先进技术,开始进行me-too研发。这个阶段公司充分享受了国内的经济红利,积累了原始利润,但是也已经意识到研发与创新才是未来,开始投入me-too系列产品。
本质上最有利的条件是全国医保与人口老龄化的时间差。医保供给充足,药企自然成长的快。回想我国不也经历了这段美好时光吗,从2005年起,我国推行全民医保、新农合等一系列政策,医保收入快速增长,而那个时候老龄化程度远没有现在高,因此药企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药物经济学上低效的中药注射剂、辅助用药等产品大行其道。各家企业也都有了一定积累,这与武田很像。但是社会环境是会变化的,一切都有周期,行业黄金时期过了,必然要经历行业弱势。
2)80-90年代:行业弱势中突破发展
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仍然较快,但是90年代经济增速放缓,而老龄化严重,医保政策开始控费,且每两年药品降价一次,推动流通改革,降低药占比。这种情况下,武田继续保持高额投入研发,并在国内大量注册me-too药物。期间共上市了7个新药,多为抗生素,这类仿创药虽只在日本国内销售,但是有效的帮助公司应对降价压力,继续获得高利润。在行业弱势中站稳后,公司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开展me-better研制,并且在欧洲与美国建立了许多子公司,为下一阶段发展奠定基础。
这个阶段和我国当前有很大的相似性,老龄化程度加深,经济增速下降,医保控费是最核心的话题。当然与日本渐进式降价不同,我国集采政策是一步到位式降价,两种方法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我国的渐进式会体现为品种逐年增加。武田也展示了如何应对——仿创商业价值凸显。
me-too或者me-better药物虽然没有首创药临床价值凸显,但是毕竟是新药,享有专利这个护城河,在市场格局上就有优势。武田的4大仿创药在下一节分析。其实国内现在销售不错的贝达的埃克替尼、康弘的康博西普等都是仿创药。预计未来数年内,仿创药还是有潜力,毕竟是独家,医保压力比仿制药还是要小。
3)2000年之后:国际化驱动走向外延并购。
日本经济增速下滑,医保严格控费抵消了人口老龄化的部分增量,日本国内医药工业产值经历了一段无增长时期。武田虽然保持高投入,但是自研明星产品少,海外市场增长乏力。公司开始选择外延并购,从2005年开始收购了Syrrx、Millennium等制药企业,获得Velcade多个产品专利,2011年收购Nycomed。公司营收不断提升,但是利润起伏很大。并购产生的财务费用等是主要原因。并购的收益很多来自于管理整合、供应链整合等,这里面还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自研肯定会遇到瓶颈。从世界上来看,一个新药上市的成本越来越高,这与新靶点、新结构的寻找越来越难有关,也需要基础研究的不断支持。产品是核心——“四大金刚” 成为现金奶牛
1)四大金刚
上一部分提到的仿创具有商业价值,在武田发展历史上很明显。武田大力投入仿创药的结晶主要有四个品种,亮丙瑞林微球、兰索拉唑、坎地沙坦、吡格列酮。这四款产品最高峰2010年贡献近100亿美金的收入。至今亮丙瑞林微球销售额还在10亿美金,这四款产品在当时是大获成功的。
亮丙瑞林。公司1985与雅培合资成立TAP。1989年亮丙瑞林微球剂型在美国上市,交给TAP销售,成为了治疗前列腺癌的金标准,在全球80多个国家销售。上市30多年来,销售额稳定在10亿美元以上。
兰索拉唑。第二代PPI,1991年上市。生物利用度高奥美拉唑30%。2003年销售峰值达43亿美金,目前仍在全球销售。2009年右兰索拉唑缓释胶囊在美国上市。
坎地沙坦。武田研发,与阿斯利康共同开发全球市场。1998年进入美国市场,2007年达到销售高峰,最多在全球70多个国家销售。
吡格列酮。1999年获FDA上市许可,用于2型糖尿病。曾在全球90多个国家销售,2010年达到47亿美元销售巅峰。2014年因不良反应被判罚款60亿美金。逐步退市。
2)当前公司主要产品
在专利到期以后,公司不断通过并购吸收新的产品进入。目前的产品主要集中在胃肠道、抗肿瘤、神经系统及其他。如下图,分别为几个领域产品销售情况。
图 3 胃肠道产品
2018年胃肠道系列合计销售47.34亿美金,多个品种处于上升期。维多珠单抗是公司目前最大的单品。
图 4 抗肿瘤产品
抗肿瘤系列2018年合计销售36.76亿,硼替佐米、亮丙瑞林是主要构成,伊沙佐米、维布妥昔单抗等新药均处于上升期。
图 5 神经系列产品
图 6 其他系列产品
沃替西汀是与灵北联合研发,阿齐沙坦、阿格列汀是me-too药,非布索坦是FDA40年来获批的唯一一个治疗痛风的药物,疗效优于别嘌醇。
3)夏尔产品
公司2018年收购的夏尔主要集中在罕见病领域。下图为其主要产品。
图 7 夏尔产品
整体看来,公司形成规模销售的仍然以专利药为主,最大的品种为维多珠单抗,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增长趋势良好。而沃诺拉赞、替度鲁肽、伊沙佐米、维布妥昔单抗等都处于放量增长期。因此从产品看,未来几年公司的营收还是比较稳定的。
而我国头部企业营收构成仍然是仿制药为主,与武田还是有一定区别。纵观全球大型药企,均以创新药为主要收入,这说明了我们国家的药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收购夏尔——全球医药行业并购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2000年之后,武田研发缺乏重磅品种,与技术瓶颈和研发模式可能都有关系。国
际化增长乏力,因此开始了一系列的外延式并购,至此公司的发展阶段进入资本驱动。如下图,为除夏尔以外的收购情况。
图 8 武田并购历程
对国内巨头来说,虽然市值快速增长,但是和武田的研发投入、营业收入等都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中部企业更是望尘莫及。但是仍然可以学习。
1)重视研发
无论是在国内躺着挣钱的阶段还是行业竞争加剧的阶段,公司的研发费用都很高。1985年,日本国内保护,经济快速发展,公司营收24亿美元,研发投入1.32亿美元,5.5%。现在大部分医药企业也没有这个水平。恒瑞、天晴2019年大概是30亿元人民币,大约是武田90-91年水平。
国内现在me-too红利时期,也会有me-better,临床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
2)并购也是另一条腿
研发收益率下降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无一例外。应对的方法除了继续加大投入接受事实,同时还可以出海并购。技术日新月异,抓住一波浪潮,起码与优秀者在同时跑步。
3)国内市场是第一道瓶颈
日本进入全球医药链是必然的,其国内市场有限而国外市场广阔;中国国内市场巨大,因此先做好国内市场是有很大空间的,但是当企业到一定规模时,如果有好的品种,出海享受世界医药支出红利也是需要的。
4)全球市场才是企业真正天花板
全球me-too时代已经过去,要想在全球市场获得一席之地,真正的创新不可或缺。与全球强者竞争才是大型企业的挑战。
最后总结一句话:国内医药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空间亦超过想象!
作者: 撒哈拉的大耳朵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