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行业的龙头企业正在加速向创新药领域进军的步伐。9月18日,上海医药宣布合资公司获得6个生物药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其他商业化权利。上海医药方面表示,此次交易符合上海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将进一步充实公司生物药研发管线,加速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转型。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布局创新药等领域,上海医药可以向外界传递自己不是只做医药流通的固有形象。在国家大力鼓励创新药发展的政策下,上海医药进入该领域寻求更多的机会。
布局创新药
根据上海医药披露的合资公司进展公告,上海医药全资子公司SPH PROJECT BIOCAD Limited(以下简称“SPH PB”)与BIOCAD Holding Hong Kong Limited(以下简称“BIOCAD HK”) 正式签署协议,双方将合资新设注册资本为28亿元的合资公司SPH-BIOCAD (HK) Limited。
在此次进展公告中,上海医药表示其子公司SPH PB将出资14亿元,占合资公司 50.1%股权;BIOCAD HK 出资2.1亿元及 6 个合作产品(包括3个生物类似药和3个创新生物药)在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的永久独家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其他商业化权利,共计出资13.97 亿元,占合资公司 49.9%股权。
除首批6款产品外,双方约定以合资公司作为大中华区的唯一平台,依托各自在产品研发、注册申请、精益生产及市场推广等领域的资源优势,就细胞治疗、疫苗等领域的更多研发创新项目启动全面战略合作,持续开发及拓展生物创新产品管线。上海医药在公告中表示,合资公司的设立符合上海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将会进一步充实公司生物药研发管线,加速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转型。
针对设立合资公司加速创新转型的原因、未来发展战略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上海医药,截至发稿未收到任何回复。
不过,根据公开信息,对于此次交易,上海医药总裁左敏表示,与BIOCAD的合作是上海医药加速布局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一步。上海医药非常期待以此为起点,依托这一独家平台与BIOCAD全面深化研发产品合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生物医药研发管线,在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同时造福患者。
加速企业转型
上海医药的主营业务分为医药工业、分销及零售三大板块。一直以来,业界对上海医药业务的固有标签为“医药流通”。2018年财报显示,上海医药实现营收1590.84亿元、净利润38.8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58%和10.24%。
从细分板块来看,上海医药的分销业务实现营收1394.45亿元,为第一大营收来源,其分销业务规模位列全国前三。不过,从营收增幅和毛利率来看,分销业务却为“最拖后腿”的板块。2018年,上海医药医药工业实现收入逾194亿元,同比增长29.86%,已连续7个季度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医药零售与分销的营收增幅则分别为27.7%、20.06%;同时,医药工业、零售的毛利率分别为58.87%、15.14%。反观医药分销,其毛利率仅为7.01%。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药工业板块的营收增幅和毛利率可观,通过布局创新药等领域,上海医药可以向外界传递自己不是只做医药流通的固有形象。在国家大力鼓励创新药发展的政策下,上海医药进入该领域可以寻求更多的机会。
为了转型,上海医药也做了充足的准备。根据2018年财报,上海医药设立上药生物治疗中心,以实体瘤CAR-T的研发为导向,兼顾成熟血液瘤CAR-T产品,专注细胞治疗全面开发;同时,上海医药出资1700万美元参股美国Oncternal公司,在血液及实体肿瘤领域全面探索与拓展肿瘤产品布局,并推动其产品生产上市。
今年7月,在上海医药2019年科技创新大会上,上海医药方面表示,在未来三到五年,公司将加快由仿制药企向创新型药企转型的步伐,研发投入比例将由目前占工业收入7%提升至10%以上,力争进入全球制药40强。
市场竞争激烈
对于上海医药来说,转型创新药可以寻求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不过,该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上海医药能否分得一杯羹还有待市场检验。
从具体产品管线来看,上海医药此次获得的6个品种分别为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的BCD-021(商品名 AVEGRA?);适用于 HER2 过度表达转移性乳腺癌的BCD-022(商品名 HERTICAD?);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等的BCD-057(商品名 Dalibra?);用于治疗炎症的BCD-085(Netakimab,商品名 Efleira?);PD-1抗体BCD-100(Prolgolimab)以及GITR 抗体BCD-166。
上述产品基本均为国内外热点产品,以BCD-021(商品名 AVEGRA?)为例,该产品的原研药为罗氏的明星药安维汀(贝伐珠单抗),其2018年全球销售收入为70.04亿美元。2016年以来,信达生物、复宏汉霖、百奥泰等多家企业的贝伐珠单抗的新药2类临床申请,也已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并被国家食药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
赵衡认为,上海医药自身强大的零售及分销渠道成为旗下产品与其他竞品竞争的优势。不过,渠道只是一方面,核心竞争力仍在药品本身。药品的疗效及价格是上海医药抢占市场份额的制胜因素。北京商报记者 姚倩 实习记者 张君花(图片来源:上海医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