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荣荣
网络上有一段00后小学生街头采访视频,记者问:“你爸爸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孩子们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
“我爸有三万多,每个月可以赚一百多......”
“我爸一个月几千多万吧......”
很多家长都注重智商和情商教育,然而,在财商教育上却是一个重大缺口。
一、什么是财商?
财商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来的。是指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一个人的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
它具体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二是正确应用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
财商是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能力三个不可或缺的素质。
二、 家长对于孩子了解家庭财务状况制造的三种坑。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研究发现: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着相应的敏感期,小学期间是儿童掌握财务基本概念的最佳时间。
1、哭穷节俭
很多家长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而用力过猛,处处限制孩子花钱,用语言刺激孩子的自尊“咱们没钱,辛辛苦苦养你,你得好好学习才对得起我们”、“咱家都没钱,你爸还买的好排骨,别吃瞎了啊。”让孩子们心理成长过程中产生匮乏感,对孩子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孩子们压抑自己的渴望,自卑怯懦,导致有些孩子走向极端,用非常规手段获得所爱之物。
2、硬撑炫富
很多家长从小吃了很多苦,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覆辙,只要孩子张口,有求必应。不管是否符合家庭财政支出,张口闭口:“只要你好好学习,你要什么,爸妈就给你买什么。”“爸爸挣的钱,将来都是你的!”
孩子从小接受的信息就是父母挣钱容易,且有强烈的优越感,并不爱惜财务,甚者嫌贫爱富。
3、 闭口不谈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想和他们谈钱,没有必要知道金钱的有关事项。说多了,怕孩子看钱太重,掉钱眼里出不来。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如果说钱,在众人面前丢人现眼,怕被人误会自己的娃是势利小人。
前几天一则新闻让家长们捏汗无奈:某大一新生向父母要每月4500元生活费,遭父母拒绝,并声称不理解为啥妈妈高中交补课费4000元、6000元的不眨眼,为什么上大学就给2000元生活费?
这位同学虽然已经18岁成人,但显然父母并告诉过她有关家里的财政状况。她对父母花钱的去处和来处,一脸雾水,看到宿舍室友花钱大手大脚,也天真的认为,家家都该如此。这就是不让孩子知道家里财务状况,最直接的弊端。
大多数家长一面有意无意隐瞒家里的真实经济状况,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能够从小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能力,这是相互矛盾的。只有告之真实的家庭财务状况,才是培养孩子良好财商的基础前提。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
财商形成最佳时期是儿童时期,尤其是12岁以前,更是黄金期,父母对于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1、如实告知家庭财务状况,并解释钱从哪里来。
今年一则新闻让家长陷入沉思:深圳一名11岁女孩洋洋盗用妈妈银行卡打赏主播近200万元,她还表示,如果不刷礼物,自己觉得很没面子,和主播谎称:“家里只是单纯的有钱,真有钱。”洋洋的妈妈常年做收废品生意,爸爸是普通单位职工,平日工作生意很忙,根本没时间照顾洋洋,仅将手机交给她。
孩子连基本的父母关爱都没有,更不知道爸妈在忙些什么?家里的钱从哪里来的?父母是如何赚钱的。当有机会可以刷卡打赏博取陌生人关注,钱就变成了纸片连接,丝毫不知道200万意味着什么。
父母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告诉孩子赚钱的来之不易:
●通过书籍、电视、参加公益活动、跳蚤市场等活动,多方面告诉孩子金钱的来之不易。花钱的时候,也可以透露需要付出多少劳动才能赚取。
●带孩子感受工作环境,感受一天工作量和不易。
●让孩子偶尔做小时工,用劳动换取相应的报酬。
●向孩子公开家庭财务状况,全家一起开会,列出每月所需费用。
2、让孩子了解家里的“隐形支出”。
孩子在家里能观察到的支出,可能仅限于超市购物、衣服玩具等开销,也会观察到父母现象级消费,譬如,爸爸买了一个新手机,妈妈新买了一套衣服,但不知道生活中还有很多隐形开支。
例如:电费、煤气费,供暖费、物业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用等,还有培养孩子的教育费用等。家长不妨觉费用时,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并在路上解释为什么要交这笔费用,用于哪里,如果把这些费用换算成冰淇淋或者玩具,大概需要多少个。
电影《西红柿首富》中有个情节,夫妇俩决定将巨额财产悉数捐赠时,肚中的孩子踢了妈妈一脚,提醒夫妇俩要留出养孩子的费用。两人拿起计算器开始统计养孩子的费用,竟算出一张十几米长的单子。与开始“给孩子留一点”金钱预期,完全出乎意料。
养孩子的费用,到底要花多少钱?90%的父母都没曾细算过,连大致费用都没有概念,孩子更无从所知父母为自己到底花了多少钱?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家徐安琪参与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父母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元。
找合适的机会,和孩子一起算算,养一个孩子的费用,为了孩子培养正确的消费观,打下基础。
3、给孩子定量零用钱,培养储蓄、理财。
零用钱时孩子们最早能够真正支配金钱的开始,也是聪明的父母用来培养理财观念的途径,教孩子使用零花钱时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做出消费决定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过:“对所有人来说,存钱是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父母想要孩子养成自觉储蓄的好习惯,就从送一个孩子喜欢的存钱罐开始。存钱罐最早发明于西汉时期,民间创制的储蓄工具,叫“扑满”,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小瓦罐,储满后,只有打碎“扑满”才能取出钱币,具有防止钱币被耗散的优点。
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戈弗雷在《钱不是长在树上的》一书中,建议孩子买三个储蓄罐:第一罐子里的存进用于日常开销的钱,第二个管子用于短期储蓄,第三个罐子用于长期储蓄。
用储蓄罐理财,孩子可以从中获得以下财商基础理念:
*当孩子用个“自己攒的钱”买到想要的玩具时,会比轻而易举从父母处得来的钱更加珍惜,并懂得极少程度的道理。*让孩子见证坚持储蓄的结果,实现小目标和大目标的成就感。*节约并不羞耻,存钱并非为了存本身,或者单纯购物,更重要以备不时之需。*很多人习惯收入—支出=储蓄,结果入不敷出。正确的方式是:收入—储蓄=支出,将一部分钱强制储蓄,为将来的消费、投资做好充足的资金。
4、压岁钱等大额金钱可以有效学习银行概念。
孩子有小小储蓄罐,大人也有储蓄罐叫做“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储蓄罐。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去银行存取款,来让孩子认识银行,并教会关于储蓄的基础内容。
当孩子的储蓄罐装满,或者收到压岁钱等大额金钱,可以考虑给孩子开一个儿童银行账户,让孩子观察大人到银行的存取款,教孩子看凭条余额、存款利率、汇率等知识,根据适合自己的方式,选择两种储蓄方式。阶梯存储:如果孩子手中已经存够5000元,可以分别用1000元存1年期、2年期、3年期、4年期、5年期,一年后,到期的1000元再去存5年期,以后年刊如此,5年后,手中所持存单全部为5年期,只是每个存单到期的年限不同,年年可以有到期的1000元本金。四分存储:如果孩子手中已经存够1000远,可分为四张定期存单,分别为100元、200元、300元和400元,将这4张存单都存为一年定期。如果一年内动用100元,那么址要支取100元存单就可以啦。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弊端。·
5、当孩子花钱时,学会理智消费。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琦说过:“孩子应该为他的钱制定两个计划:一个是赚钱的计划,一个是在赚到钱后如何花钱的计划。”
■父母以身作则,示范合理消费
父母是孩子财商的启蒙老师,合理引导孩子消费,在平日里,不讲排场、面子,不受情绪波动购物,否则孩子容易出现过度消费和盲目攀比心理。
■教会孩子计划消费
当孩子提出要买东西时,要用5W法则提问五个问题。
What:想要买什么?Why:为什么买?必须要买吗? Who:谁去买? When:什么时候买?是否急需?Where:去什么地方买?
在提问的五个问题过程中,也是孩子会认真思考消费过程,降低冲动消费风险,学会理性分析的过程。
■支配权交给孩子检验结果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家长把消费知识教授给孩子后,可以尝试让孩子独立开支,并要求孩子详细记录消费明细,一段时间后,家长应检查孩子各项开支是否合理,并和孩子探讨心得体会。
■虚荣心会使人失去财富
人的虚荣心与生俱来,在孩子消费过程中,家长通过教授和观察孩子理性消费后,可随时检测到孩子有哪些消费属于攀比虚荣心消费。如有发现,在童年时期,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改正,并适度展现虚荣心消费的后果。以免孩子成人后,虚荣心驱使消费,产生严重后果。
6、正确看待金钱,金钱是本身没有任何优劣点,如何看待金钱才是关键。
罗恩·利伯的《反溺爱》在一书中认为:钱本身是中性的,如果利用得好,它就是一种不错的教育工具,能够迅速提升孩子的财商。
父母在引导孩子过程中,要肯定金钱本身的重要性,金钱可以买很多想要的东西,但也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的东西,譬如:健康、爱、时间、快乐等。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琦说过:
“如果你不能及时教孩子金钱的知识,那么将来就有其他人来取代你。比如债主、警方、甚至是骗子。让这些人来替你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一个人的财富累积到一定阶段,由于对财富意义理解的不同,支付财富的方式也会截然不同,然而,作为父母,“授之以渔”帮助孩子树立超强财商,懂得感恩与回报,才是财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