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 真吃不起了?

发布时间:2019-09-16 00:58:11   来源:东方头条   点击:
10 年提价 12 次,累计涨幅远超茅台。麦肯锡曾对全球 1200 家上市公司 5 年间的平均经济指标做过统计:平均来看

10 年提价 12 次,累计涨幅远超茅台。

麦肯锡曾对全球 1200 家上市公司 5 年间的平均经济指标做过统计:平均来看,产品价格每提升 1%,经营利润提升 8.7%,杠杆高达 8.7 倍。

【疯狂提价】

2018 年 11 月,上市公司涪陵榨菜宣布上调了 7 个单品的价格,提价幅度约 10%。

此次提价过后,公司旗下核心产品乌江榨菜的终端零售价格已经直奔 3 元。其中,80 克装的乌江鲜脆菜丝零售价为 2.5 元;80 克装的乌江清淡榨菜零售价为 2.7 元。

而在 2008 年以前,70g 装的乌江榨菜终端零售价仅为 0.5 元。

10 年间,涪陵榨菜先后提价 12 次,累计提价幅度接近 400%。

单就零售价格而言,涪陵榨菜涨幅甚至远超茅台。

2008 年,茅台指导零售价为 800 元,2018 年为 1499 元,涨幅不过 87.4%。即便以 2650 元一瓶的终端价格计算,231% 的涨幅仍不及涪陵榨菜。

2008 年,涪陵榨菜首次大幅涨价更多是出于无奈。

这一年,冰雪灾害导致全国青菜头整体减产 30%,价格上涨 22%。涪陵榨菜 0.5 元一包的售价已经无法覆盖生产成本,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提价是唯一的出路。

可提价在公司内部和经销商中遇到了很大阻力,大家担心突然大幅度涨价,引发消费者不满,进而导致销量骤减。

几经周折,涪陵榨菜方面终于想出应对之策:提价的同时提量,降低消费者的负面情绪。

最终,涪陵榨菜主力产品的零售价格从 0.5 元提升至 1 元,每包克重从 70g 提升至 100g。通过这种方式,涪陵榨菜间接提价约 23%,正式步入 1 元时代。

这个策略成功了。当年,通过提价的方式,涪陵榨菜非但没有亏损,净利润反而增长了 19%。公司管理层大喜过望。

此后,提价成了涪陵榨菜提振业绩的秘密武器。

除了提价的同时提量,涪陵榨菜还频繁使用减少单包容量的方式,实现变相提价:

2012 年,100 克包装缩水至 80 克,变相提价 25%;2013 年缩水至 70 克,变相提价 14%;2014 年缩水至 60 克,再次变相提价 17%。3 年下来,涪陵榨菜产品价格看起来仍维持在 1 元每包,可实际价格却变相提高了 66.7%。

涪陵榨菜 2008 年以来的提价历史

一系列的提价,让涪陵榨菜的利润跨越式增长。2010 年至 2018 年,涪陵榨菜的销量从 8.16 万吨增长到约 13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 4.3%,但公司净利润从 0.56 亿元增长到 6.6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近 32%。

净利润涨幅远超销量的关键在于,通过提价的方式,涪陵榨菜的毛利率一路走高。2010 年,公司毛利率为 32.94%;而 2018 年则达到破纪录的 55.76%。

提价的益处还不止于此。

产品提价后,涪陵榨菜开始向渠道商让利。长城证券研报显示,2015 年,涪陵榨菜渠道毛利率为 40%,2018 年提升至 60%。远超竞争对手的渠道利润,极大地调动了经销商拿货和推广的积极性,很好地推进了涪陵榨菜的渠道下沉策略,进而提升了产品销量。

也就是说,提价是推动企业利润增长的最佳方式。

涪陵榨菜无疑是个聪明的经营者。

但提价也有个前提:即不影响消费者选择。而且,即便短期内没有影响,长期来看,过于频繁的提价也是在透支未来。即便是消费者忠实度超高的品牌,提价终究也会有临界点,一旦超过临界点,反而会影响消费意愿,最终事与愿违。

进入 2019 年,涪陵榨菜的临界点开始显现。

财报显示,2019 上半年,涪陵榨菜交出的成绩单并不理想:营收 10.86 亿元,同比仅增长 2.11%,净利润 3.15 亿元,同比仅增长 3.14%,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其中,2019 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 1.6 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15.79%。

【摸到天花板】

涪陵榨菜频繁通过提价来拉升业绩,很大一个原因是榨菜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博弈的时代。

榨菜是中国调味品行业少有的小市场,市场规模约为 60 亿。相比之下,泡菜的市场规模约为 500 亿,辣酱的市场规模也接近 400 亿。

过去十余年,榨菜消费增长几乎停滞。2007 年,全国榨菜总消费量为 68.9 万吨;但到 2018 年,也才 75 万吨。

原材料同样限制着榨菜的市场规模。涪陵榨菜所在的涪陵是我国最大的榨菜原料——青菜头生产地。2011 年,涪陵区青菜头的种植面积约 50 万亩;2016 年达到 72.2 万亩。2017 年种植面积为 72.4 万亩,仅增长了 0.2 万亩,原料供给接近饱和。

在增长空间有限的狭小市场里,各路玩家一路疯狂厮杀,榨菜行业的成熟度和集中度也已经相当高。

Euromonitor 数据显示,2008 年,榨菜行业前 5 名的市场份额之和为 50.5%;2017 年则提升至 69.1%。截止到 2017 年末,乌江榨菜市场份额达到 29.7%。

这意味着涪陵榨菜几乎不可能再实现爆发式增长。

这种格局下,涪陵榨菜选择了两条道路来支撑公司的继续成长:一是提价,走精品战略;二是跨界收购,多元化发展。

但精品战略似乎并不顺利。

2007 年,涪陵榨菜就曾推出售价高达 2000 元的天价礼品榨菜,不过饱受消费者诟病。随后,公司将礼品榨菜的价格降至千元以内,但仍旧卖不动。财报显示,2008-2010 年,以沉香榨菜为代表的礼品菜整体营收占比分别仅为 1.16%、1.44% 和 1.95%。

2017 年,涪陵榨菜再次推进 " 精品战略 "。其中,售价 13 元以上的高端瓶装 " 下饭菜 ",推向市场 3 年,销售额增长了约 10 倍。当年,涪陵榨菜业绩大涨,公司在财报中将销售稳步攀升归功于 " 精品战略 "。不过,精品榨菜的营收和净利润占比仍微乎其微。

在乌江天猫旗舰店中,售价 888 元的乌江涪陵榨菜五年沉香礼盒重庆特产高端礼品,月销量只有 3 笔。

跨界收购和多元化发展也是差强人意。

2013 年,涪陵榨菜推出 " 大乌江 " 战略,开始扩张品类和对外收购。

这一策略下,涪陵榨菜开始 " 开展对榨菜、郫县豆瓣、橄榄菜、辣椒、泡菜、酱类和海带、竹笋、蘑菇、豆腐干等相关产业企业的跟踪、分析和考察交流,为今后酱腌菜行业并购发展做铺垫 "。

2015 年 10 月,涪陵榨菜以 1.29 亿元的价格成功收购国内泡菜行业知名品牌——四川惠通。收购至今,四川惠通的市场表现不俗。2019 年上半年,以其为核心的泡菜业务贡献了公司 7.68% 营收。

不过,这却是涪陵榨菜唯一一次成功的对外收购。

2016 年 4 月,涪陵榨菜筹划收购调味品企业因交易价格问题而终止;2017 年,尝试收购东北大酱企业失败;2018 年 3 月,由于价格、无法解决同业竞争等问题,涪陵榨菜终止了对四川恒星及四川味之浓的收购。

多元化推动下,榨菜营收占比从 2010 年的 96.7% 降至 2017 年的 84.48%。但 2018 年,这一比例又回升至 85.14%,多元化之路几乎停滞。

精品战略和多元化尝试双双遇阻。触及行业天花板的涪陵榨菜于是再次选择走核心产品提价的老路,于是便有了 10 年 12 次、涨幅 400% 的疯狂提价。

在涪陵榨菜的带动下,榨菜企业也大都选择了提价:80 克装的味聚特、备得福和鱼泉榨菜终端售价均已提至 2 元。

【天下榨菜出涪陵】

重庆涪陵是榨菜的诞生地。

18 世纪初,涪陵长江沿岸已开始栽培青菜头。1898 年,涪陵地区青菜头大丰收。当地人邱寿安家中的长工邓炳成仿照资中老家的大头菜加工方法,用消耗不掉的青菜头制成腌菜,大受好评。" 榨菜 " 因此诞生。

此时,邱寿安正在湖北宜昌经营 " 荣生昌酱园 ",兼营各种腌菜业务。见有利可图,他当即赶回涪陵老家,拜邓炳成为 " 掌脉师 ",投资建厂。

当时,榨菜称得上是奢侈品,50 斤一坛,售价高达 33 大洋,仍供不应求。获利颇丰的邱寿安,严令制作方法密不外传,垄断榨菜制作技艺长达 16 年。

1918 年前后,邱家的加工技术终于外流。涪陵当地涌现出大批榨菜厂,年产量陡增至一万五千多担。1930 年,丰都、长寿等地也出现大批榨菜厂,年产量超过十九万担。

在经营者的千方百计下,激增的榨菜产能迅速打开了更大的市场,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经由上海、汉口、宜昌三大集散地出口至南洋、日本、菲律宾及旧金山一带。

" 貌似碧玉、红如玛瑙、鲜脆嫩香 " 的榨菜渐渐打响名头。1915 年,涪陵 " 大地牌榨菜 " 获得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金奖。1970 年,在法国举行的世界酱香菜评比会上,中国涪陵榨菜与德国甜酸甘兰、欧洲酸黄瓜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

但此时的涪陵榨菜,却已陷入到巨大挑战之中。

2008 年 6 月,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入选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因是:1935 年,涪陵的榨菜种植及加工技术被传到了浙江省海宁县斜桥镇。

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差异巨大,最初三年,当地种植的青菜头经常出现空心、质泡多筋、不够脆嫩等问题,但种植户们决心很大,继续尝试,还向涪陵求援。

涪陵方面则大度地派技师前往支援,最终取得了成功,榨菜的种植也逐步在浙江省广泛传播。

没想到,涪陵榨菜的帮助,最终亲手扶持起了日后最大的对手。

上世纪 80-90 年代,浙江余姚的青菜头种植面积和产量一度超过涪陵,同时涌现出大批榨菜加工企业。1995 年,涪陵被国家命名为 " 中国榨菜之乡 " 之时,余姚也同样被农业部授予了 " 中国榨菜之乡 " 称号。

2010 年,涪陵榨菜 " 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 " 的广告语传遍大江南北。同年,涪陵榨菜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业内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2018 年,涪陵榨菜的品牌价值达到 132 亿元,比老干妈还高。

而当初与涪陵榨菜差不多的鱼泉、铜钱桥、备得福等主要竞争对手丧失了先机,最终只能选择深耕区域市场,成为一方霸主。鱼泉榨菜集中于成都、北京市场,部分出口;铜钱桥主销区在哈尔滨;备得福主销区在沈阳;辣妹子则在南京、九江和柳州等地较为强势。

一片混战的榨菜行业,最终比的不是口味,而是现代化程度和品牌力。

但现在,提价不灵,多元化也不灵,落后者全力追赶,涪陵榨菜似乎也撞到它的天花板了。

站在这样的关键点上,它是继续向上突破,向多元化进攻,还是放弃继续高增长的期待,守住自己的阵地,考验着当家人的智慧,而且都是风险和机遇并存。

继续多元化,有可能会实现很好的扩张,但也可能连本来的阵地都丢掉。

过去类似的例子里,很多原本在一个行业优势明显的企业,一旦上市开始多元扩张,尤其盲目快速扩张,大多不仅多元化不成功,最后连本来的阵地都丢掉。

选择守住阵地,稳扎稳打,安安静静地做个榨菜龙头,它又可能无法面对资本市场的高预期。

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规模并不大、已经在行业具有相当优势的企业,没有很清晰和坚定的未来方向,上市并不是什么好事。相反还往往既让自己被资本捧杀,又辜负投资者的预期。

涪陵榨菜进退两难。

责任编辑:王帅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