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着茅台的价格变动非常感慨,969的出厂价,1499的终端零售建议价,在中秋之前某时间段里,一批价到了2700,有的地方的市场价到了3000。茅台公司为了压酒价甚至到了政治高度,虽然肚子里一心想着涨价。为了压价取消了许多不规范的经销商收回了一部分销售配额,然后选择能执行1499的大型网商和超市进行控价。这年头商品被如此哄抢,那绝对是神一样存在,就如一线城市房子需摇号,坐等输钱如IPO打新,优质教育资源。瓣着脚趾头都数得着就这些产品和服务了。
再回过头来看,好多人都把普洱茶类比酒,可普洱茶的价格体系又是怎么样的呢?先说某一巨头,它的茶基本是完全用来炒的不是用来喝的,生产商与经销商几乎是联合坐庄,几十元一公斤的成本搞成好几万那只是需要一个发布会和一个开盘价,然后连续进行拉台走高,在财富效用作用下,所有参与者只是传盘俠,当他接到上家给的货后,他已经急着找一个能加价的下家出手而获利,周而复始。只有茶灾来了才知道割肉有多疼,疼是一时,人家经常欢快好哇,所以轮不到你同情。
一句话,此茶企的模式与茅台的区别在于,茅台在1499的市场指导价以下那是要被消费者秒杀的,也许2500以上的价格有着水分和泡沫,那1499,更不用提969那是茅台用来喝的。而此茶,从茶价一产生,就一直维系着炒作和价格维护,真实的价格我觉得是成本3~5倍喷顶了,比如60一公斤的毛茶,卖200~300一公斤是正常,换成357一片的,要个80~100正常,你炒作成3000一片,除了炒作谁会拿来喝呢?
另一类茶企,也就是2008年之后的明星茶企,他们的定价模式又是另一种,叫保证金式市场指导价,比如一款产品它的成本是600元一公斤,然后它给经销商的价格是1200元一公斤,但它规定经销商销售的价格不低于3600元一公斤,如果市场零售终端价不是按这个价的,茶商就没收经销商上交的定金。由于终端价比较高,消费者数量会比较有限,这与短时间里供给增加形成很大的矛盾,经销商为了不挤压资金,私下进行低价抛售,而很大一部分固定高端客户通过之前的预订也能较大量拿到经销商拿货价,这些客户也会做一些交易,赚一点来弥补自己养茶的成本,所以给出的抛售价也很低。所以这类茶商的茶价会出现市场标价很高,而实际成交的价格一直批发价附近的低位徘徊,根本形不成真实的价格上涨趋势。
这类茶企茶价与茅台价格的差异在于零售价虚高,它是要求经销商卖不起价格时卖高价,而茅台是不允许低价是压价卖,完全是颠倒了。如果这类茶企能把市场指导价定的合理一些,就会容易形成低开高中,合适的定价也有利于消费,造成供给逐步减少而有利于后续价格的持续表现。
那么究竟原因在哪儿呢?究竟酒和茶的异同点在哪里呢?
原因就在产业链利润不同分步造成天壤之别的成本差异,进一步造成不同的定价模式,最后产生不同销售结果。
茶的产业链中 ,利润主要分步在原料端的茶农,特别是供给有限、一山一味的差异化明显的名山名寨古树茶,茶农具有很强的定价能力和截取绝大部分利润。
那么从原料毛茶到加工成商品,由于工艺门槛和配方贡献的有限性,相比原料,产品茶价格加成非常有限,如果是品牌一般的茶企,品牌溢价也不会太大。
核心是同是农产品的粮食和茶树叶,在变成酒和茶的过程中,前者发生了快速的化学反应 酒和粮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而茶和茶树叶,基本是一样的,改变不多。粮农完全没有定价权,它和其他粮食价格几乎没有区别,如果集中采购还有优惠,因为供给远远大于需求。而名山名寨茶不一样,供给有限和制作茶品门槛不高,茶商没有多少话语权,只有品质一致性产量大的台地茶,茶农是没有定价权的,所以你让某益放弃定价权学那些做古树名寨的茶企,那是不可能的。
当产品的品质端由于成本和定价权的原因无法形成价格良性,那只有靠时间的价值和后期转换带来的质量大幅提升、数量稀缺性来实现价格跨越式发展。因为茶的后期转换远远高于酒的转换,而在原料到产品的转换过程中,茶又远远不如酒的改变幅度。
所以说,一般情况下,茶应该是时间越老的茶涨幅稍大点,茶新的时候涨幅小一点,它的涨幅在后。而酒刚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