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中储粮的消息显示,该集团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智能化粮食物联网,足不出户可查看全国粮情,有效仓容近亿吨——这意味着我国15%左右的粮食年产量可以放入粮库保管起来。
据此前该企业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显示,目前中储粮旗下粮食直属库和分库980余个,在2018年当年就收购和销售粮食总量为15929万吨,最高年份当年粮食收购量就达到1.8亿吨。同时,在近亿吨的仓容管理方面,截止2018年底仅落实包仓制仓房就达2.4万个。
如此庞大的粮食事务管理,对科学管理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储粮集团自2014年开始利用物联网技术,历时三年对旗下粮库实施智能化改造。
据悉,此前每一个粮仓就是一个单独的储粮单位,信息查阅靠人力、看报表,把一个直属库的所有粮仓检查一遍就需要大半天。
利用物联网技术后,在每个粮库安装100多个摄像头、数千个粮温传感器,一键点击即可查看全国粮食存储情况,可实时了解储备库粮食购销交易活动、粮仓作业、粮温监测及库区环境等,成为实现远程监控的“千里眼”,20分钟即可完成。
目前,中储粮已经实现所有中央直属粮库的智能化管理全覆盖,数万个监控探头和数百万个粮情传感器,构成了世界最大的一张智能化粮食物联网。在中储粮集团总部,可实时监控所有直属库从库区作业到任一仓房内粮食储存状况。
就在我国以科技服务粮食调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在非洲的科特迪瓦还在为实现大米的自给自足而努力。
据悉,科特迪瓦大米消费量较大,由于自身生产不足,每年约需进口3000亿西郎(约合4.57亿欧元)大米。为提升本国大米产量,实现自给自足,该国刚刚成立了专门针对大米生产的水稻种植促进部,意在在2020年实现大米产量达到200万吨。
而新任水稻种植促进部长加乌苏·图雷也承诺,到2025年实现科特迪瓦大米自给自足,到2030年实现对外出口大米。